1/5
上海闲话聊体育|弄堂里的极限运动 屏气爬树爬墙头
上海体育2024-11-07 09:24:26

上海,是体育文化的繁荣之地,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城市的体育世界,聊聊那些与上海息息相关的体育闲话。

说起极限运动,你的脑海里是不是浮现出运动员飞檐走壁、翻腾跳跃的画面?

上海市民对极限运动绝对不陌生,一方面,今年5月举行的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以及上个月刚刚结束的FISE极限运动世界巡回赛·上海站,都让人热血沸腾、印象深刻,另一方面,上海小囡玩的游戏里,也一直都有极限运动的影子。

而本月即将闭幕的上海市第四届市民运动会上,也有很多项目带着极限运动的元素,深受市民的喜爱。

第十五期,阿拉聊聊弄堂里的那些“极限运动”。

老底子没“极限运动”这词,也没这些挑战身体生理限度的较高难度的运动项目。上海2005年才有市极限运动协会,还是中国第一家地方极限运动社团组织。其实,老早弄堂里就有极限运动细胞,活跃在孩子们的游戏里。

常见是屏气,这个挑战极限蛮派用场,有助于游泳潜水。端来上海人叫“面盆”的洗脸盆,放满水。挑战不分男女,深吸一口气后,迅速把脸浸没脸盆中。有的实在屏不住,一口气从嘴里出来,吐出蟹样的一长串泡泡。最后,以憋住呼吸时间最长者为胜。

老底子弄堂里的闷水屏气张新国绘

对男小囡来说,还是欢喜比攀爬;人往高处走,无限风光在高处。那时无处攀岩,攀爬只能在弄堂里爬树在学校爬竿。幸亏我们弄堂里有花园有树,爬不能被大人看见,他们觉得这有危险。我去延吉采访中超,目睹球迷爬球场外树上看球的著名“树挂”,他们儿时定是爬树高手。

爬竹竿

爬树和爬竹竿的要领相似,多是两手抱住树或握竿,双腿夹树或夹竿;然后伸屈肢体向上,双手双腿交替向上,使身体不断上升。用脚掌蹬树或竿极少,爬杆只用双手靠臂力而不用两脚的,那可进杂技团了。

在弄堂爬树没比谁爬得快,只比爬得高。而在学校爬竹竿,因竿一样高有比爬的速度。学校操场边,一般竖有门字架,四五根竹竿穿门梁而立;有的还垂挂长绳。爬飘来荡去的绳,难度大于爬竿。无论爬树爬杆还是爬绳,不像爬山是“上山容易下山难”,反是难上易下。下降不费力,只要掌握好下滑速度以防擦破手掌,也不要在离地高处松手跳下以免摔伤。说爬竹竿爬绳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爬树仍留民间。

爬树如今已成了一门课

我爬竹竿吃过苦头。爬花园里竹棚的竹竿,滑下时,左手食指根部被竿上钉子划口流血。外公连忙烧蛋给我吃,外婆说这有助伤口愈合;后来还是到瑞金医院缝针。

少年就爱不走寻常路。看电影《地道战》和《小兵张嘎》,羡慕民兵和武工队穿行屋顶和墙上如履平地。我们弄堂1号到5号是院墙连大门,要在墙上从1号走到5号行不通,一到每号大门受阻。大门是两扇铁门,门上横杠虽粗如小碗,但无人敢走离地2米多高的“平衡木”,万一掉到“水门汀”水泥地上后果难料。只能走院后,从那1号到5号是院墙连平房没门,可以进行挑战。

本文作者小时候在弄堂爬树上墙

回想当年在弄堂里爬墙头行走墙上屋顶,依稀可见当下令人称炫、起源法国的跑酷影子。就说其基本动作之一的“快速上墙”,我们过去也是助跑上跃双手抓墙,再引体向上用小臂按墙头,支撑上半身出墙头,使一腿搁上墙;然后双手与腿齐发力,人在墙上。

跑酷中的爬墙,动作与弄堂里爬墙一样

人类不断挑战自己不断刷新极限纪录,不仅能发展力量增强耐力提高技能,并能培养意志品质提升自我。正如跑酷创始人大卫·贝利所说:“如果喜欢爬树,那就去爬树。你需要最大的开放性。你需要在尝试各种可能中绽放自己。”

文:袁念琪

选稿:吴怡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