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第15届上海双年展:凯蒂·斯科特任主策展人
澎湃新闻2024-11-06 12:57:00

11月6日上午,第15届上海双年展发出第一条信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宣布,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审慎决议,凯蒂·斯科特(Kitty Scott)被任命为第15届上海双年展主策展人,双年展主题为“花儿听到蜜蜂了吗?”(Does the Flower Hear the Bee?),这也是上海双年展历史上第一位女性策展人。

凯蒂·斯科特(Kitty Scott)

据悉,第15届上海双年展将于2025年11月8日至2026年3月31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上海双年展诞生于1996年,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也是亚洲及全球最富影响力的当代艺术盛事之一。斯科特女士将与其特邀团队一同展开工作,具体成员名单后续公布。

据龚彦介绍,自2012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为上海双年展的主办方暨永久主场馆。其整体机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2014年开始,主策展人的选择机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题由主策展人,而并不是组委会来制定。主策展人是国际学术委员投票选举产生,策展团队由主策展人组建。 这让上海双年展始终坚持学术高度,以更开放的事业去面对国际议题,同时帮助中国艺术家可以站在一个真正的国际舞台上发声。

对于“花儿听到蜜蜂了吗?”的主题,凯蒂·斯科特阐述到“人类很早就知道当蜜蜂聚集成群,它们会彼此交流,共享信息。直至不久前,我们才发现这个交流网络的范围远不止于蜜蜂之间。研究表明,花儿也在收集信息。花儿‘听到’蜜蜂翅膀的振动,从而在蜜蜂出现时分泌出更加香甜的花蜜。”第15届上海双年展旨在创造艺术作品、观众与环境之间,多样、全新的感官交流方式。展览将立足于不同智慧模式的交汇点,将人类与非人类智慧同时纳入考量,并从自然与文化中汲取智慧。艺术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片丰饶之地,让我们身临其境、彼此相联,在群体内部及群体之间建立起更加牢固的关系,并与“人类以外的世界”和谐相处。在第15届上海双年展上,每一位观众都将如花儿一般意识到,听到蜜蜂的到来至关重要。

凯蒂·斯科特是一名策展人和写作者。她目前在加拿大慈善机构船缆及福戈岛艺术驻地任策略总监。她曾在渥太华的加拿大国家美术馆任副馆长兼主策展人,在安大略省美术馆任卡罗尔及莫顿·拉普现代和当代艺术策展人,在班夫艺术与创意中心任视觉艺术总监,在蛇形画廊任首席策展人,在加拿大国家美术馆任当代艺术策展人。她为众多艺术家策划过展览,包括弗朗西斯·埃利斯、珍妮特·卡迪夫&乔治·布雷斯·米勒、陈佩之、彼得·多伊格、杰弗里·法莫、西斯特·盖茨、布里安·容根、林荫庭、戈登·马塔-克拉克、希尔克·奥托-克纳普、荣恩·特拉达、尹珍美。她联合策划了第10届利物浦双年展(2018年),在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2017年)的法国馆呈现了艺术家杰弗里·法莫的创作。她还是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2012年)核心工作团队成员之一。斯科特是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收藏品国际委员会成员。

对于上海这座城市,凯蒂·斯科特认为“上海为这次展览的核心理念提供了一个真正独特的背景。作为至少自19世纪中叶以来全球现代性的关键表达地,它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由不同(有时甚至冲突的)文化交汇、新兴社交空间和共处形式定义的城市空间。如今,它继续成为定义新归属形式的城市,既拥有丰富的历史,又面向未来。第十五届上海双年展旨在回应并从这座全球化城市中汲取灵感。”

上海双年展从第1届以“开放的空间”为主题,经过第2届“融合与拓展”、第3届“海上·上海——一种特殊的现代性”、第4届“都市营造”、第5届的“影像生存”,第6届“超设计”、第7届“快城快客”、第8届“巡回排演”、第9届“重新发电”、第10届“社会工厂”、第11届“何不再问”,第12届“禹步”、第13届“水体”,直至第14届“宇宙电影”,上海双年展始终以上海城市为母体,秉持支持学术与文化创新的使命,以开放的视野持续追踪全球语境下的社会变革及知识生产趋势,成为每两年一次集结于上海的大型国际当代艺术展示与交流平台。

在凯蒂·斯科特看来,上海双年展这个展览平台近三十年前创立以来,它已成为一个促进国际跨文化对话的平台,展示了今天亚洲和全球一些最激动人心的艺术作品。双年展的希望之光在于其引领我们走向未知和未来的能力。我们把艺术作品视作变革的积极推动者,而非当下的静态图像,突出艺术作品的教育作用,为我们指引未来方向。

选稿:周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