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凡人歌》:都市剧带热话题还应带火生活
光明日报2024-10-31 11:55:45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20世纪90年代,一曲《凡人歌》广为传唱。近期,以歌曲《凡人歌》为插曲的同名电视剧播出,再次激起大众的关注。在人们耳熟能详的旋律中,该剧围绕北京几对夫妻、情侣的生活日常展开讲述。与以往一些都市剧专注于表现白领的光鲜工作、优越生活等表象不同,作品以一系列戏剧冲突,展现主人公们在事业和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变化、烦恼和压力。剧集试图让观众在审视人物秉持积极向上态度,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获得关于职场、年龄、婚恋等现实问题的启示,并对生活本质有所体悟。

作为都市题材剧,创作者设置了处于不同年龄段、扮演不同社会角色的三组人物。他们如同三棱镜,折射出当代都市人多样的生活面貌。公司高层那伟被辞退,全职太太沈琳不得不重回职场,夫妻携手共渡难关。那伟的弟弟那隽因高强度的工作患上惊恐症。女友李晓悦则将“享受生活”作为人生追求,勇于对不合理的职场现象说“不”。两人观念不同,矛盾不断,映射出青年面对平衡职场和生活的问题时的不同观点。沈琳的弟弟沈磊是公务员,妻子谢美蓝就职于投资公司。从校园到社会,两人无论是工作态度还是生活理念都渐行渐远。这种观念差异不仅是消费观、婚姻观的碰撞,更是源自人生态度、未来规划等深层次的考量。

在探讨社会热点议题的同时,《凡人歌》在细节打磨上也力求还原现实,勾勒出大都市生活的细腻肌理。例如,沈琳重返职场,重新适应早高峰拥挤的地铁、换上朴素却更适合职场的衣着;沈磊和谢美蓝生活较为拮据,只能租住狭窄的出租屋、用“小电驴”作为通勤工具;那隽和李晓悦虽然身处一城,但是长时间的加班、晚高峰的堵车,让他们无法经常见面而变成“异地恋”……这些内容还原了不少人的平凡日常,容易让观众产生一种代入感。值得一提的是,《凡人歌》的音乐选择和创作也颇具匠心。这与该剧打破惯例,让音乐制作人带队提前进组,跟随拍摄进度同步进行音乐制作密切相关。剧中配乐采用二十四节气为变奏主题,象征着“四季周而复始,生活不断向前”,让观众感受不同的人生况味。

《凡人歌》在获得较高收视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同样也围绕作品的现实性展开。有的观众认为,创作者虽然在人物设定和细节描写上有意识地贴近生活,营造真实感,却在叙事节奏和剧情设计上把握不当,使作品出现过度戏剧化问题,使人产生悬浮观感。尽管该剧将关于中年危机、生育抉择、职场规划等社会议题分散拆解到六个主要角色的人生经历中去,但在设计单个人物的故事时,在短时间内叠加债务危机、中年失业、创业失败、情感冲突、婚姻破裂等过多困境和挑战,导致部分情节失真。那伟失业后背负大量欠款;沈琳重返职场,却在短时间内连续遭遇求职被拒、被年轻同事排挤等困境……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涌现。戏剧冲突过于密集,没有适度留白,就无法给观众留下足够思考的空间。此外,部分剧情在渲染矛盾冲突时,没有提供贴合现实、有说服力的解决方案,如谢美兰遭遇财务危机时,竟能轻松获得上司四十万元的帮助;沈磊遭遇婚姻危机时,选择辞职,离开北京。这种叙事方式并不能对观众的情绪给予妥善的引导,甚至助涨了焦虑情绪的滋生。

《凡人歌》虽然存在不足,但其热播引热议的现象,对当下创作具有启示作用。因为它将都市剧创作如何把握好情绪渲染、现实表达、戏剧建构的平衡,使作品既具话题度,又有真实感,还有戏剧性的问题摆上台面,让从业者意识到都市剧带热话题还应带火生活。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或可成为都市剧创作理念跃升的一个契机。

(作者:季丰来,系浙江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