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夜读|施丹妮:从晚晴小筑到西摩公馆
新民网2024-10-28 20:50:00

陕西北路的百年老宅里,我与木心的“手”不期而遇。


西摩公馆

去年去了回乌镇,夏日油绿,第一次敲开了晚晴小筑的门。

约十几年前开始读木心,知道他回国后在通安宾馆小住了半年余才入住晚晴小筑,直到生命谢幕。于是出行乌镇,特意与家人也住在通安宾馆,一早散步,试图在古镇如今的匠气里找到一些过去的气息。

一路游荡,途经木心美术馆这座获得许多设计褒奖的建筑,抱着恭敬之心参观,里面陈设着木心日常生活用品,他的帽子、摄影师为他拍的肖像照和一幅巨大的“手”的摄影作品,都在美术馆的显眼位置。木心的画作被专业陈列,作为他的读者,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看他画的原作,不少作品创作于上海,这是他与上海难以割舍的岁月。

美术馆一侧的窗外是小河,碧玉如洗,反射着游离不定的光,忽明忽暗的光线里,我怔怔看着他在上海的作品,想着一个人一生与一座城市、一地的缘分。

“方圆、老熊、六十、兆丁、陈妈、春香、莲香、顺英、秋英、海伯伯、管账先生、教师、阿祥、祖母、母亲、姐姐、我、姐夫、剑芬、溶溶20人——这样一个家我只经历了五年,之后在杭州、上海过了40多年,美国25年。”木心自述中说。

转道东栅,有他仙逝前住了多年的晚晴小筑,当时刚刚对外开放,本不在此行计划中。路过一个寻常街巷,在一家兼做烟纸店的小吃店隔壁,太小太小的入口,不起眼,一晃便过去了。晚晴小筑门虚掩着,看着像是民宅,不对外的样子。

敲门进入,有工作人员问是否网站做了预约。登记好信息,毕恭毕敬进门。好幽深的院落,几进的厢房,分为花园、主楼、后院。最外做了主要展厅,展出内容和西栅木心美术馆大同小异。不同年龄时段的肖像照,同样陈列的还有那双手的近景摄影。

当时晚晴小筑花园正在整修,几个工作人员在做庭院的清理。园中草木茂盛,水池、亭榭、紫藤架依稀可见昔日之貌。木心先生书里有一张幼时全家人合照,我对照看了看这个复刻故居的花园方位,也在同样的位置拍下一张纪念照。穿过花园是他居住和工作的区域,曾经照顾他日常起居的两位青年小杨、小代曾经生活的厢房也布置成了展室。小杨、小代和木心学画,师承一脉,展室里有不少小代这个年轻人的作品,有几分与木心相似。自2007年夏迁晚晴小筑安居,木心和照顾他的年轻人在此度过了最后五年岁月。主楼挂着一幅字,是他对晚年的评价,“此心有一泛泛浮名所喜私愿已了,彼岸无双草草逸笔犹叹壮志未酬”。我离开时,郑重端详了许久。

一年过去,日常生活和世上的一切一样繁忙热闹。我早忘了乌镇此行,直到最近一日路过陕西北路太平花园,发现作为太平花园一部分的西摩公馆正在对外开放,这栋百年历史建筑内部被改造成了展览空间,踱步进入,里面正举行中法文化周的中法女艺术家四人联展“玫瑰之路”。老洋房的空间映衬着年轻新锐女艺术家的油画作品,有着奇妙的化学反应。

二楼展示的法国女艺术家的水墨画也同样有趣,策展人还别出心裁地在展厅里布了几块太湖石。阁楼的另一侧,做了遮挡,门口标示着工作区域,暗示观众不可进入。

然而当我在这条警戒线处随意张望,赫然看到那片区域墙上挂着木心的“手”——在乌镇我端详了良久的那双巨大的“手”。

展览的策展人郑阳说,那是他20岁出头,作为摄影师时为木心拍的。摄影师出身的他为晚年木心拍了一系列的肖像照,被木心美术馆和晚晴小筑收藏。他把那张“手”的照片带回了上海,挂到了西摩公馆的墙上,甚至还在西摩公馆的展览空间展陈了跟着木心学画的小代的作品。郑阳说:“选择历史建筑作为展陈空间,是因为木心先生说的,‘新的建筑不说话,旧的建筑会说话’。”

这群20多岁人生刚刚展开的年轻人,与80多岁的木心在乌镇有了一段交往,十余年后,陕西北路的百年老宅里,这段缘分如小说暗线一般接续,而我这个旁观者偶然踏入,得以见证。

那天,我从西摩公馆走出来,就好像一年前刚刚从晚晴小筑走出来。感到欣慰的是,那双“手”终究还是回到了上海,开启了新的故事。(施丹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