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致敬经典,《百年巨匠》京剧篇名家名段演唱会亮相上海大剧院
上海黄浦2024-10-25 16:41:12

近日,上海大剧院迎来一场京剧盛典——“世纪回响源远流长”《百年巨匠》京剧篇名家名段演唱会。这场演出不仅汇聚了京剧界的顶尖艺术家,还通过经典剧目的深情演绎,向20世纪对京剧艺术做出卓越贡献的十位巨匠致敬。演出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各大流派的艺术精髓,也带来了对传统剧目全新的诠释。此次演唱会集结了当代京剧界的顶尖名家,他们将带来多个经典剧目,重现20世纪为京剧艺术做出卓越贡献的十位巨匠的艺术风采。这些名家包括陈少云、康万生、邓沐玮、尚慧敏、袁慧琴、李军、李海燕、宋小川、侯丹梅、朱强、史依弘等,每位艺术家的演出都将展示各自流派的独特韵味和深厚功力。

康万生的《铡美案》精彩纷呈,他的裘派花脸刚劲有力,唱腔铿锵,每一句都似有千钧之力,充分体现了包拯铁面无私的气质,令人不禁心生敬畏。作为裘派传人,他通过深厚的功底,将包拯这一角色的威严与正气演绎得令人震撼。他的表演不仅仅停留在声音的震撼上,更在于对人物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康万生通过灵活的面部表情和戏曲身段,将包拯在审案时的果断、愤慨,以及对真相的执着展现得惟妙惟肖。他的眼神犀利有神,似能穿透人心;而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精准地传达了包拯的刚正不阿和不畏权贵的精神。

尚慧敏在《四郎探母》中的演出,是一次对尚派艺术的完美传承与全新演绎。作为尚小云的长孙女,她不仅继承了尚派的艺术风格,更注入了新时代的鲜活气息。她的演出,融汇了尚派文武兼备的特点,既有优雅细腻的唱腔,又有潇洒干练的身段。

尚慧敏通过精湛的嗓音,将四郎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那细腻婉转的唱段,使人仿佛听到一个满怀思乡之情的将军,正在诉说他对故土和亲人的无限思念。在武戏方面,尚慧敏更是以灵活的身手和精准的身段动作,展现出四郎的英武之气。她的眼神时而深情,时而果断,既能传达思母的柔情,也能表现面对敌国时的坚定不移。特别是在“坐帐”一场中,尚慧敏以娴熟的武功和舞台身法,将四郎的刚毅与柔情交织得相得益彰,让观众既能感受到尚派艺术的阳刚之美,也能体会到其文戏中的细腻与感人。尚慧敏的每一个动作和唱腔,都充满了尚派艺术的独特韵味,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京剧艺术的深邃魅力。这不仅是对尚派经典的致敬,更是一场传统艺术的视觉与听觉盛宴。

宋小川在《白门楼》中的演出,为观众带来一场叶派小生艺术的精华呈现。他作为叶少兰先生的大弟子,深得叶派艺术的真传,表演细腻生动,充满了叶派小生的独特风采。在这场经典名段中,宋小川通过精湛的唱腔和细致的表演,将吕布这一角色的复杂性格和悲剧命运刻画得栩栩如生。

宋小川的嗓音清亮悠扬,唱腔流畅婉转,充满了叶派艺术特有的韵味和情感深度。在“白门楼”这一片段中,他通过细腻的音调变化,表现出吕布在英雄末路时的矛盾与无奈,既有对往昔辉煌的追忆,也有对当前境遇的愤懑与痛楚。他的唱腔中带有一种苍凉和无助的美感,使人仿佛能听到吕布内心深处的呐喊,让观众感同身受。在表演方面,宋小川的动作潇洒灵动,身段优雅,充分展现了叶派小生的俊秀风姿。他的每一个眼神和手势,都恰到好处地传达出吕布的内心起伏——从最初的英气勃发,到后来面对曹操的冷酷无情时的痛苦挣扎。宋小川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身段技巧,将吕布的情感层层递进地展现出来,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鲜明。

宋小川的表演不仅传承了叶派小生的独特艺术风格,还融入了个人的理解和创新,赋予吕布这一角色更多的情感层次和生命力。对于喜爱京剧的观众而言,宋小川的《白门楼》是一场不可错过的视听享受,将带领大家领略叶派小生艺术的精妙和传统京剧的深邃魅力。

史依弘以梅派经典《西施》为观众带来一场极致的视听享受,尤其在“西施浣纱”一段中,她的唱腔细腻婉转,身段优雅自如,展现出西施的柔美与忧愁。她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将梅派艺术的独特韵味和西施这一角色的多重情感展现得生动传神。

《百年巨匠》京剧篇名家名段演唱会不仅是一场传统京剧技艺的汇聚,更是一场对经典艺术的深情致敬。通过名家们的倾情演绎,观众亲历京剧艺术的文化厚重与时代魅力。对于上海的观众而言,这不仅是一次聆听经典的机会,更是一次重温与京剧艺术的久违之情。

选稿:许文杰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