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补冬不如补霜降”!节气养生中医来支招→
上海黄浦2024-10-24 16:26:31

10月23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这标志着秋天的结束和冬天的临近。俗语有云:“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随着霜降的到来,天气将愈发寒冷,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养生保健。中医专家指出,霜降时节养生应以平补润燥、强身御寒为重点。

霜降时节,由于气温骤降,消化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进入高发期。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寒冷天气成为其诱发的高危因素之一。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得高血压病、脑梗、脑出血等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因此,保暖成为此时的重中之重,尤其是一早一晚,务必及时增添衣物。

锻炼方面

专家提醒市民,特别是老年人,锻炼时间不宜过早。最好在太阳升起、气温上升后再出门锻炼,以避免寒冷刺激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外出锻炼时要注意保暖,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量以微微出汗、不觉疲劳为宜。对于高血压患者,建议避免早晨7点之前运动,最好在上午10点以后外出或在室内进行运动。

日常生活

中医养生其实触手可及。老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主治医师王月平建议,市民可以在茶水中加入沙参、玉竹、当归等中药材,以补气养神。此外,每晚泡脚也是一个不错的养生方法,泡脚水中同样可以加入一些中药材,如艾叶、红花、桂枝等,以温经活血、助眠安神。

老年人群体

王医师特别提醒,霜降天寒,要注意保护腰椎、膝关节,适时增减衣服,戴口罩以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对于既往这个季节有过敏性疾病或对冷空气过敏的人群,建议提前在医生指导下口服中药以减轻症状。

气温逐渐下降,但“秋燥”的影响依然不容忽视,在这个季节转换的关键时期,饮食养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而“补霜降”更被视为调养身体的重要时机。

俗语有云:“补冬不如补霜降”,强调了霜降时节食补的重要性。在这个阶段,平补成为主流,人们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如萝卜、栗子、秋梨、百合、蜂蜜、淮山、奶白菜以及牛肉、鸡肉等。在市场上,萝卜和山药等食材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适宜的滋补效果,备受消费者青睐。

随着霜降后气温的进一步下降,人们对高热量食物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肉类、甜食、奶茶等高热量食品因其能够快速为人体提供能量储备,而备受喜爱。然而,专家也提醒公众,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注意量力而行。特别是脾胃功能较弱的人群,在食补时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进补而损伤脾胃,引发消化不良、积食便秘等问题。

综上所述,霜降时节的养生保健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保暖、合理锻炼、饮食调养等。通过遵循中医养生的原则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保持身体健康。

选稿:许文杰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