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王羲之、怀素已就位!上博书画馆即将焕新回归
东方网2024-10-24 13:22:57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10月24日报道:上海博物馆东馆开放“三部曲”步入尾声,即将于11月底前实现全面建成开放。由于文物保护的特殊性,“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书法馆、绘画馆等展厅将成为最后一批与观众见面的展馆。

据介绍,上海博物馆的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书法馆是海内外唯一的书画分开、系统展示中国古代书画通史的常设展。目前,位于上博东馆二楼的历代书画两馆正在紧锣密鼓的布展中。

“玻璃消失术”清晰欣赏展品细节

步入书法馆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充满诗意的种蕉厅,既是一个装置作品,又是帷幕隔断。其设计灵感来自唐代书法家怀素的传奇故事,相传怀素因无纸可用,便在芭蕉叶上挥毫创作。帷幕内外影影绰绰的“蕉石”出自唐孙位《高逸图》经典画意。展厅通过芭蕉树影、太湖石雕塑与LED屏幕营造独特意境,使得置身其中的观众瞬时沉浸于一种沉静的观展氛围,于自然与人文意境中体悟中国的翰墨丹青。

中国历代文人雅士题名景观,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山水园林景观文化。上博东馆书画馆以中国古代文化为陈列布展理念,既完整表达文物的艺术信息,又在展示方式上进行创新,以传统书画文化为本,汲取园林造景元素和工艺,注入江南文化、海派文派精髓,使观赏空间多维度地强化书画平面二维的表现力。

小品景观的视觉造型均源自馆藏书画中一树一花,一山一水,假以成景,试图成为溢出画作的自然和人文,消弥人与物的物理空间。

展览按书法馆、绘画馆、海上书画馆三大展陈空间动线顺序,分设种蕉厅、五合廊、六法亭、双清桥、与可道、石库门、海派书房、画禅室,组成“书画馆八景”,令观众身临其境,领略古代艺术的诗情画意。

为保护古代书画文物在展陈环境中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上博自主研发并建设了一套书画恒温恒湿系统。展厅采用全球顶级恒温恒湿技术,确保文物的完美保存。独特的“玻璃消失术"使观众可以更清晰地欣赏展品细节。

“压箱底”的国宝级书画真迹

首轮展品中,上博拿出了多件“压箱底”镇馆之宝。其中,书法馆汇集了晋唐宋元国宝级作品,王羲之《草书上虞帖卷》、怀素《草书苦笋帖卷》、王献之《鸭头丸帖》等历代书家名品名帖,阵容强大。

东晋 王羲之 草书上虞帖卷 上海博物馆藏

绘画馆中,五代徐熙《雪竹图轴》、唐代孙位《高逸图卷》、南宋佚名《望贤迎驾图轴》、北宋赵佶《柳鸦芦雁图卷》、元钱选《浮玉山居图卷》、元代倪瓒《六君子图轴》等珍品将悉数展出。

唐 怀素 草书苦笋帖卷 上海博物馆藏

稀世珍宝首次完整展出

展线中,还出现不少熟悉的“陌生"展品。东汉憙平石经《周易》残石,这件文物曾在人民广场馆展出,但仅仅展示了正面部分,在东馆的独立展柜中,观众可细观其正反两面的刻字艺术。

许多过去只能局部展出的长卷也将首次全卷打开、完整展出。比如祝允明《草书前后赤壁赋卷》、米芾《行书多景楼诗册》、董其昌《行书临颜真卿裴将军诗卷》等长卷都将得以全卷展出;赵孟頫名品《行书手札册》十二册也将首次完整展出。

新增近现代书法  通史更趋完整

书法馆在呈现古代经典的同时,还特别新增现代书法版块,以展示近现代书法家的传承与创新,首轮现代书法部分主要展出近十幅作品,均为首次露面,包括罗振玉、梁启超、弘一法师、黄宾虹、沈尹默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将阐释20世纪以来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使得上博书法通史更趋完整。

设立书画特型馆 首推王翚主题特展

在中国书画历史的长河中,蕴涵着许多体量非凡的皇皇巨制。上博特别设立书画特型馆,将一般陈列中因受展柜体量限制而无法展出的书画精品,以主题特展的形式呈现给广大观众。书画特型馆,首轮将展出王翚的《小中现大图》册与《重江叠嶂图卷》。

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臞樵,别号乌目山人、耕烟散人、清晖主人、剑门樵客,今江苏省常熟市人,与王时敏、王鑑、王原祁合称“四王”,与王鑑并称“虞山画派”。《小中现大图》册是其师法先贤的见证,而《重江叠嶂图》卷则是他艺术成就的重要代表作。

展品轮换 常看常新

上博中国历代书画展陈全面开放后,书法馆、绘画馆、海上书画馆及书画特型馆总展陈空间面积将达到4000平方米,首展全开总计将展出200余件作品。

展厅准备了6套书画方案以备轮换,将每半年更换一次展品,3年总计将展出1200件作品,谓常展特办、常办常新。更多首次亮相或久未露面的馆藏书画精品将陆续呈现,静待观众鉴赏。

观展小贴士

由于书画文物对展览环境要求严格,展出时间有限,《上虞帖》、《高逸图》等作品展期仅3个月。建议大家提前规划行程,不要错过这场古代书画与现代科技交织的文化盛宴。

作者:柏可林
选稿:朱雯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