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在戏剧舞台上重读鲁迅,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生根发芽”
东方网2024-10-24 10:16:54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10月24日报道:10月23日晚,由金世佳和尤古立剧团带来的《尝试集》(2.0)登上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戏剧沙龙舞台,引领观众们走入一个由厚重历史与戏剧创想交织而成的另类时空。

《尝试集》(2.0)演出现场。摄影:柏可林。下同

《尝试集》(2.0)是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委约作品, 改编自鲁迅先生1923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将原著十四个独立短篇中的人物和情节融合,重铸成一段荡气回肠的完整故事:当初没有选择弃医从文的鲁迅学成返乡,置身百年前的江南小镇,目睹众生百态,最终还是发出了震撼人心的呼喊。

尤古立剧团是由演员金世佳创立的剧团。据介绍,“尤古立”是“慢慢来”的意思,该剧团立志于以演员为中心,通过长期对演员内部与外部能量的探索使“戏剧”回归本源,让进入剧场的观众在此刻的空间里与“现实生活”脱离,通过人与人能量的交流,感受真正戏剧的力量。

《尝试集》源于金世佳参观《呐喊》出版100周年纪念展览后的感触。沧桑百年换了人间,鲁迅笔下那个民族危亡的飘摇乱世,对当代青年人来说难免显得陌生且遥远。

“2024年的今天,中国青年是否还需要鲁迅?”不满于鲁迅的思想和故事被封存于学生时代的课本与试卷中,金世佳揣着这份思考,再次翻开《呐喊》,重读鲁迅。

改编、导演《呐喊》,对金世佳而言既是戏剧创作的尝试,也是重燃当代青年与鲁迅之间炽热对话的尝试。藉由《尝试集》这一出精彩社戏,金世佳希望将跨越时代的现实思考与精神力量传递给观众:“鲁迅对于社会和人的观察与思考是穿越时间和空间的,不仅仅是年轻人,所有对于生活有思考的人都应该继续读鲁迅先生的作品。”

《尝试集》是对原著《呐喊》十四则短篇故事的打碎与重铸。在创排过程中,主创和演员从文本出发,对人物、年代与其特殊时间背景下的民间生活做了很多的前置探索,由点及面,将生活感情与历史感情沉淀融合。《尝试集》(2.0)则进一步深挖了整个故事的内核,围绕“人生固有一死,我们应该如何度过我们的人生”这一命题,强化了相关的情节与舞台呈现。

《尝试集》(2.0)的舞美与服装设计也寻求一种贴合故事时代背景的朴素质感,华丽的服装和舞美会在舞台上为演员设置一个安全感的“堡垒”,这反而会削弱角色情感爆发的感染力。“我希望可以在有质感但尽可能简单的舞美和服装下,演员可以将角色的思想不打折扣地展现在舞台上。”金世佳说。

与此同时,金世佳也希望此次的舞台能多几分新意,一个大胆创想便是融入摇滚乐这一充满激情的音乐元素,制造更多戏剧层面的反差感:“希望摇滚乐的加入,可以与舞台上的这个一百年前的小社会产生一些撕裂与碰撞。”

《尝试集》是尤古立剧团的第二部作品,也是金世佳担任编导后的首个舞台。从演员到剧团发起人,再到戏剧编导,这一系列角色转身的背后是金世佳对舞台和戏剧的初心与执念:“舞台表演是我个人的爱好。在我学习表演的六年里,所有的表演课程都是基于舞台而学习,我希望我可以在舞台的表演和创作过程中,不断收获关于表演的新灵感和感悟。”

游走于影视剧与戏剧舞台之间,金世佳渴望摸索出一条路,让尤古立剧团带给观众更多严肃的、文艺的戏剧作品,也为戏剧人保留一片纯粹的表演空间。金世佳坦言:“希望剧团可以每一年都带给观众一部不同的作品,对于观众和尤古立都是不同且新鲜的。”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创设于2012年,是国内领先的综合性原创艺术作品孵化平台,为青年艺术创作人才提供了全方位成长的土壤,助力青年创制作品走向广阔的国际舞台。“扶青计划”迄今已委约了105名青年艺术家,呈现了89部风格各异的舞台和视觉艺术作品,曾29次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色列、挪威、罗马年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

舞台外的氛围布置。

今年,“扶青计划”再次面向全球青年艺术家及策展人群体征集作品,舞台艺术和视觉艺术板块共收到来自全国9个国家和地区的293份作品申报。经专家评选,共遴选出11位/组艺术家,带来9部舞台艺术作品,1个视觉艺术个展以及1个视觉艺术群展。在专家评审的指导下,这些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日趋成熟,艺术的种子在上海生根发芽……

演出开始前,观众选购文创产品。

作者:柏可林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