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夜读丨消失的钓鱼佬
澎湃新闻2024-10-22 21:18:00

“喂,该起床了!”迷迷糊糊中,听见刻意压低的声音,睁开眼,是我爸。猛然想起我们今天要去钓鱼。

此时差不多凌晨五点,外面天还没完全亮,家里其他人都没醒。我们蹑手蹑脚洗漱完,带上渔具就出发了。肩上斜挎着能充当小板凳的椭圆形木箱,里面装着自制饵料,清香扑鼻,这是打窝用的。一盒活蚯蚓,用泥土养着,鲫鱼、昂刺鱼、鳊鱼、翘嘴等都爱吃。鱼竿是从山上砍的毛竹做的,制作工序复杂,胜在轻便,且韧性不输很多的碳素竿。

目的地很远,要穿过别人家的院落,九曲十八弯的乡间小路,层层叠叠的稻田……在清晨的阳光开始照耀时,我们终于抵达一条两岸长满杂草的河流,略微查看河面情况,就各自找到树荫坐下,开始打窝、下竿。

河边特别安静,只有偶尔窜出的蚊虫鸣叫。浮标在水面上完全不动,时间几乎凝固了。这样的静默,要持续很久很久。

刚开始,我耐不住性子,会反复调整下竿的位置。我爸坐在不远处抽着烟,眼睛片刻不离水面,意识到我的动静后,投来谜之微笑。我焦躁一阵,重新把自己按回原位。

浮标终于开始细碎地动,那是鱼群来了的信号,但不能急于起竿。河里的鱼种混杂,每一种都有不同的上钩特性。有些杂鱼特别小,只围着饵小口慢尝,很难钓起它们,是钓鱼佬最讨厌的类型;鲫鱼和鳙鱼胆小且磨叽,竿起早了会吓跑它们,要等很久才可能重新回来;彪悍的是黑鱼和较大的草鱼,它们能很快把饵掠夺精光。因此,从浮标动的态势判断鱼种,从而抓住时机,特别重要。

我攥紧鱼竿,隔着浑浊的河水,想象鱼儿们的吃相,心跳逐渐加速。浮标在水面上飞快地抖动,眼看开始往水里沉,时候到了——运用腕力将鱼竿往上轻甩(这样能将鱼钩钩进鱼嘴,又避免碰到大鱼时蛮力折断鱼竿),鱼竿前面细长的部分迅速弯成圆弧。哦豁,稳了。

一条鲫鱼被拉出水面,落在草地上,活蹦乱跳。虽然鱼只比巴掌略长,但足以为这一天鼓舞士气。我爸在这方面老谋深算,天黑回家前常常能搞条大的。我暗中想要超过他,从来未遂。

以上,是很多年前的场景了。后来我离开乡村,一家人散落在各地求学、谋生,再难有闲暇去钓鱼。于是,野钓的日子就变成珍贵的片段,在我脑子里反复重映。

虽然对优哉游哉的钓鱼生活念念不忘,但我后来变成了一个特别着急的人。吃饭很快,走路很快,看剧看书很快,再休闲的活动也手动二倍速。此外,我相当一部分的生活体验,是在手机上完成的。朋友形容跟我散步的样子:绿灯刚亮,你就像秒速起步的车一样飙了出去。为什么要这么快呢?因为要散完步、看完书。一字之差,却跟散步、看书的涵义完全不一样。

我也想慢下来,但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的生活变异成了简单重复又着急的打卡行为,难以拯救。

钓鱼没办法变成一个简单的动作,不适合定KPI,还要求完全沉浸——钓鱼佬不掏手机。准备一支趁手的鱼竿,找到合适的野塘,清晨出发,都是徐徐图之的铺垫。水下是未知世界,钓鱼佬只能略施伎俩,然后耐心等待,再着急的人也要一次次把自己按在那里。

在等待的时间里,河面有风吹来,空气中有杂草被阳光晒出的青涩气息,引人安心走神,其间能遇见十数种昆虫,被叮被蜇是常态。我经常为自己策略失误或者错失良机懊恼,渔获却又因此变得格外令人振奋。偶尔也有意外状况,鱼线被咬断,或甩到身后的树上结成一团,需要更多耐心处理。如此种种,构成了野钓丰富的乐趣。

在推崇打卡的城市里生活久了,再次去河边野钓简直成了夙愿。有次我找人打听,上海哪里有可以钓鱼的地方,对方告诉我,在各种桥洞底下钓是上海特色。我说,可是有些河看起来有点脏,而且桥洞下很多蚊子吧?会不会很晒?人多不多?他说钓鱼佬嘛,只管钓鱼,哪讲那么多条件。

那一刻,我悲哀地发现,哪怕再怀念钓鱼的闲适,即使现在就回到少年时期的那条河边,我也没法做个真正的钓鱼佬了。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