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这个年轻人抢着上的夜校,又又又上新啦→
上海黄浦2024-10-18 08:44:41

“早上上班,晚上学艺”,可以说是近期申城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了。今年黄浦分校秋季班开设1个分校、14个基层教学点,设置23门线下体验课程、1门线上直播课程,其中新增了4处点位和8门课程,以专业实用、类别多元的美育课程为中青年群体打造丰富的文化学习体验。

家门口的新空间新“潮课”

由街道社区提供场地,邀请专业的第三方力量进驻教学,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艺术熏陶,这是上海市民艺术夜校一直坚持的亮点和优势。依托今年全新开放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新址,小东门街道在这个秋天正式加入2024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成为黄浦区14个基层教学点的一员。

周一晚上7点,走进位于黄家路88弄10号的小东门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国风手作”课在轻缓悠扬的国风乐曲中开始了。身着汉服的老师走上讲台,不仅向学员们展示中国传统发簪的样式,并进一步介绍了其背后蕴含的寓意;进入手作环节,学员们跟随老师的引导,一步步精心完成了发簪的制作。课堂交流和展示后,还有学员迫不及待地用自己亲手做的发簪盘起了头发。

“随着街道推进南外滩金融社区建设,辖区内社区居民、企业白领对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和生活质量的需求“水涨船高”,市民夜校恰好提供了多样化的艺术课程,能够为南外滩沿线市民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小东门街道营商办副主任张佳瑶表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新址的落成为办班提供了硬件条件,在黄浦区文化馆的支持和推荐下,街道选定“国风手作”作为首次办班的课程。“经过一个月的摸索,夜校整体效果超出我们的预期,到课率几乎达到100%,学员和老师的热情都很高。”

据了解,本次“国风手作”课共招收25名学员,以年轻白领居多。“我一般下班后就直接来教室等着了,刚好也能休息一下。”一位在南外滩工作的学员告诉记者,小东门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新址与自己所在公司距离非常近,对外开放后成为了自己工作日休闲放松的好去处。“这里平时也会举办不少文化活动,楼上还有图书馆可以看书读报,对附近白领来说一个非常便利、综合的活动场所。”

在张佳瑶看来,举办市民艺术夜校不仅有利于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强社区凝聚力,同时还能在“家门口”打造居民群众终身学习的场所,让不同年龄和背景的人加入进来,实现个人成长和自我提升。“未来,我们希望继续参与和支持市民艺术夜校承办工作,吸引更多市民来到百年老城厢,来到小东门街道,同时通过借鉴市民艺术夜校办学经验,进一步满足南外滩企业白领们对自我提升以及文化生活的需求。”

“老法师”讲摄影一课难求

抢到“7秒满员”的摄影课,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在BFC阅外滩书店,记者见到了这20位“手速超群”的幸运学员,其中既有周边的白领,也有专门跨区而来的学生,大家因为共同的爱好而欢聚一堂,共度周五之夜。

“第三只眼睛看世界”——摄影技巧入门培训班是上海市民艺术夜校黄浦分校将办班点搬进公共商业体的首次尝试。“我们也没有想到7秒课就抢光了。”阅外滩书店主理人杨耕宇告诉记者,抢课结束后,自己每天还能接到十几通申请增加名额的电话,火爆程度超乎想象。其实对阅外滩书店来说,承接市民艺术夜校培训课程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除了提供场地外,从课程选择、对接老师,到协调商场、学员管理,我们基本包揽了所有工作,把市民艺术夜校作为一个全新项目来运营。”据杨耕宇介绍,书店所在位置刚好可以看到黄浦江和浦东“三件套”,再加上BFC商圈的建筑和光影,都是不可多得的优势资源。经过多轮头脑风暴后,书店同仁一致通过:书店首轮市民艺术夜校课程就定摄影课。“没想到一炮而红,大家都很激动!”

值得一提的是,阅外滩书店还请来沪上摄影圈“老法师”包文辉,不少学员都是冲着他来报名的。得益于书店优越的地理位置,包文辉特意为本次摄影课穿插安排了理论课和户外实践课。“大多数摄影课程都是在室内教学,这次市民艺术夜校我们可以带大家到BFC露台去拍拍浦江风景,是一次很难得的体验,希望借此机会可以帮助大家掌握和提升摄影技术,定格更多美好瞬间。”

记者在现场看到,授课区域吸引了不少顾客和路人的围观,大家站在一旁安静听课,不时还有人拿出手机拍下PPT课件。“当然,通过承办市民艺术夜校课程,我们也希望有更多人走进阅外滩书店。”杨耕宇表示,未来书店还将结合书店商业体特色,继续拿出优质的文化活动资源,为市民艺术夜校的课程表“锦上添花”。

专业指导舞出“国际范儿”

坚持公益托底,同时积极引入市场化力量,鼓励和吸引各类层级社会力量参与供给,加大热门、优质课程的供给数量,是黄浦承办市民艺术夜校的思路和亮点。今年黄浦分校秋季班“朋友圈”新成员——上海市天千青少年体育舞蹈俱乐部,就成为市民艺术夜校首次挂牌体育舞蹈项目的单位。

每周一、三、五晚上,天千俱乐部的大教室里乐舞飞扬。这个秋季班,天千俱乐部拿出最好的舞蹈教室和优秀专业的舞蹈教师,开设了华尔兹、探戈、恰恰等三个舞种培训班,每班招收40名学员。“我们希望以公益的方式,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国标舞的正规教学。”上海市天千青少年体育舞蹈俱乐部理事长周吉天和记者说道,“大家空闲时间跳跳舞,既可以培养兴趣,又能改善身心健康。”

作为申城体育舞蹈教育领域的佼佼者,天千俱乐部将办学22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及创新教课方法应用到市民艺术夜校课程培训中,为学员带来耳目一新的专业指导。课间时间,记者看到不少学员围到老师身边交流。周吉天告诉记者,天千教授的许多舞步组合都是由这里的老师独创,学员发现在网上搜不到后,就会抓紧在上课的时候向老师请教。“我们的老师不仅拥有国标舞的技能等级证书,同时还具备上海市教委颁发的教师证,能够为市民艺术夜校的学员量身定制专业又好学的舞步,希望通过12次教学活动,让每位学员都能完成一个舞种的入门。”

作为一家专业的体育舞蹈机构,天千俱乐部承担有体育舞蹈培训、赛事、考级等三大功能。周吉天坦言,俱乐部希望借助市民艺术夜校这个大平台,让市民群众了解体育舞蹈的良好产业生态,甚至拓展自身的职业发展空间。“12节入门课结束后,感兴趣的市民可以在天千进行进一步学习,将来有机会在市级、区级比赛上展现风采;同时天千还可以提供体育舞蹈裁判证考证服务,为比赛输送持证裁判。”

上完课,师生尽欢,相约下堂课再见后,第二天还要上班、上学的学员们一头扎进地铁,再次散落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秋夜渐凉,申城的艺术热情还在延续。

选稿:潘子慧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