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专家:赖清德“双十”讲话极具欺骗性、挑衅性、危害性
新华社2024-10-13 07:40:12

针对台湾当局领导人赖清德“双十”讲话,多位台湾问题专家分析认为,赖清德继续鼓吹“新两国论”,包装、偷渡“台独”谬论,处心积虑为分裂国家拼凑依据,煽动两岸敌意对抗,妄图“以武谋独”“倚外谋独”和“和平分裂”,充分暴露“台独”分裂本质。其此番言论绝非“橄榄枝”,毫无善意,而是极具欺骗性、挑衅意味浓、危害性更大的新版“台独自白”。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涉台事务研究中心主任谢郁指出,赖清德上台后不断深化、整合其一贯的“台独”立场,在“双十”讲话中以“中华民国已经在台澎金马落地生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切割两岸渊源与联结,以“新两国论”为基底,借“中华民国”之壳偷渡“台独”分裂图谋。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彭维学指出,赖清德的“新两国论”比李登辉的“两国论”更露骨,比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更险恶,比蔡英文的“中华民国台湾论”更深入。他意图凸显所谓“台湾主权”、解构“两岸一中”,借“中华民国”的符号,突出两岸政治分歧,强化“台湾人不是中国人”“台湾问题不是中国内政”等认知,为其“互不隶属”的“新两国论”虚构法律和历史依据,混淆国际视听,欺骗岛内民众,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和平分裂”出去。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巫永平认为,赖清德“新两国论”的核心要素是“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不仅从历史、文化上割裂台湾和大陆的联系,还偷换概念,玩弄“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台湾”“台湾”3个名称的等同与互换,建构台湾和大陆是“敌国”关系的论述。而赖清德站在“台独”立场上讲“希望两岸健康有序对话交流”“追求和平共荣”,绝非释出善意,只不过是为了欺骗舆论,外界要认清看透其“台独”分裂本质。

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表示,赖清德编造“新两国论”的逻辑完全站不住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是建立一个国际法意义上的“新国家”,而是一个“新政权”,是在中国这一国际法主体没有改变之下的政权更迭。赖清德罔顾历史事实,混淆概念、是非,目的是为其“新两国论”虚构法理支撑。他此次的“新两国论”表述表明其决心在“台独”分裂邪路上冲撞冒险。

谢郁表示,赖清德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无权代表台湾”,呼应了近期台当局和美西方共同炒作联大第2758号决议“与台湾无关”等谬论,企图推动台湾问题进一步国际化。赖清德炮制、贩售“新两国论”,意图在岛内推进构造“台湾主体性的国家认同”,通过混淆概念和混乱逻辑来误导台湾民众,为巩固其权力地位和民进党长期“执政”扩大民意基础,也在为推动“台独”“洗涤人心”,用心极为险恶。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学习研究委员会副主任郑剑表示,赖清德在讲话中还卖力配合美西方“以台制华”的战略和话术,“挟洋谋独”、递“投名状”的嘴脸暴露无遗。赖清德高估自身实力,把台湾所谓“民主”及某些技术和产业优势无限夸大,以此给台湾社会编织“国际支持”的假象。但这种虚构的假象已一次次被现实击碎,赖清德提出要打击诈骗,首先应该打击的是他自己。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邵育群表示,赖清德完全复制美西方反华势力炮制的“民主对抗威权”叙事框架,抹黑攻击大陆也是配合美西方反华势力论调,还应美国要求提高台湾军费占比,花百姓血汗钱去买外国淘汰的武器。赖清德“倚外谋独”“以武谋独”,甘为外部势力马前卒,严重危害台湾同胞安全、利益及福祉。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振广表示,赖清德在讲话中恶意攻击大陆,煽动敌视大陆,妄图用政治制度差异挑动、升高两岸人民对立对抗,可谓用心险恶。他重弹“民主对抗威权”的老调,是想以“民主自由”为幌子推进“台独”分裂。台湾同胞和国际社会应充分认识到,反对“台独”分裂的斗争不是制度之争,而是统一和分裂的斗争。

郑剑指出,赖清德打着“和平”“民主”旗号,以更阴险诡诈的话术和伎俩,继续推销“新两国论”,鼓噪“反中抗中”,迎合西方反华势力。联系其上台后一系列言行,无论如何伪装,他此番言论都是危险的挑衅,两岸同胞和国际社会应当擦亮眼睛、高度警惕。

作者:刘明洋、黄硕、岳夕彤
选稿:郑闻文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