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让乡村养老致富两不误!“椿萱庭”已经“next level”→
上海奉贤2024-10-12 17:43:21

结合农村老人养老的实际需求,奉贤区柘林镇因地制宜,利用已有资源建设农村宅基特色养老点“椿萱庭”,满足老年人特别是空巢、失独等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让他们在家门口健康养老、快乐养老。经过了一年多的运营实践,发展思路和理念更加成熟,柘林镇新一批升级版“椿萱庭”也在今年重阳佳节正式开始营业,并配合着宅基地置换流转、引进外来项目落地,共同组成了乡村振兴的“同心圆”。

10月11日,奉贤区柘林镇迎龙村的第一家“椿萱庭”迎来了正式营业。这座“椿萱庭”选址在迎新411号的一幢三层宅基房内,总建筑面积约820㎡,设有8间房、16张床位,配备了无障碍设施、电梯等防护措施,正式运营后将提供从为老助餐、穿衣住宿到日间照料、呼叫服务、文化娱乐、健康指导等多样化服务。

“我们是从今年的6月6号开始试运营的。”柘林镇迎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天舒告诉记者,这座椿萱庭也是村里的第8家睦邻点。每天中午,全村有将近两三百名老人,将聚集在这些睦邻点中,只花3块钱就可以享受到一顿丰盛的午餐。86岁的顾财法爷爷就经常和妻子结伴来用餐。“我看到这里建得蛮舒适的,吃得也蛮好,我们老两口等走路不方便,或者生活上不能烧饭了,就打算两个人一起住进来。”

“每周从礼拜一到礼拜五,我一直来这里吃饭的,饭菜都烧得蛮好吃,吃得也蛮开心的。”除了日常的美食,对69岁的曹梅芳奶奶来说,更吸引人的还是椿萱庭时常举行的各种活动和集体游戏。“像我们小时候做的游戏,套圈之类的,这里都有,大家都笑得很开心。等我老了,也想住到这里来。”

古人以“椿萱”代表父母,椿树长寿,萱草忘忧,“椿萱庭”就是柘林镇探索创新的嵌入式轻量级宅基养老点。结合“四堂间”“青春里”实践的经验,“椿萱庭”可谓是奉贤为郊区农村老人量身定制的养老方案。

“理念上,我们主要抓住三个点:就是让老人能够住得起、住得近和住得惯。”柘林镇社事办主任张贞怡坦言,虽然每个镇都有福利院,但是对于每个月农保仅有1000多块钱的农村老人而言,入住养老院还是有些勉为其难,所以“椿萱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让老人能住得起。

其次,农村老人的生活习惯与市区老人不同,且不易改变。他们更习惯于像住在家里一样,每天能够出去溜达、跟朋友们聚会,或是到自留地去看看。“我们尊重农村老人的生活习惯,尽量靠近他们熟悉的环境,能够让他们住得舒心,那么留在村中宅基上养老,就是一个最优解。”基于这样的理念,同时满足宅基流转、服务半径相对合适的互助式、轻量级、嵌入式养老点“椿萱庭”便应运而生。

自2023年在正式试点运营以来,“椿萱庭”便深受农村老人欢迎,其中不乏一些已经“上楼”的老人特意回来养老。接下来,如何让这一模式能够长期良性运转,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内循环便成了当务之急。

按照计划,住进“椿萱庭”的老人所流转的宅基地,经由产业化利用被打造为乡村民宿、发展“总部经济”等,其取得的收益将反哺养老社区的日常运营。这样的闭环打通后,农村老人收入提升,生活质量获得保障,养老点有了资金来源,乡村经济也得以激活。在这一过程中,除了照顾老人的养老意愿,还要能盘活这些宅基地闲置资源,引进产业项目谋发展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农村养老工作,需要政府兜底,想要做好就要和我们的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柘林镇在“宅基地”资源上划了重点。张贞怡解释道,乡村振兴通常需要腾挪宅基地资源,而宅基资源其实也是农村老人为数不多的,甚至是仅有的一些资源。“那么我们想,怎么样利用好宅基资源,让乡村能够振兴起来,让农村的老人能够真正的口袋富起来。”

定位于生态旅游及康养中心,迎龙村近些年通过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慢慢实现了从“贫困村”到“网红村”的逆袭。在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同时,村里也没忘了在全村户籍人口中占比超过四成的老年人。今年,迎龙村和链家集团深度合作的“恋链轻舍”民宿项目也即将正式营业。

该项目吸纳了流转闲置宅基地15套,占地60多亩,民宿预计年产税收300万元,不仅能为村集体经济做出一定贡献,也为流转村民提供一笔可观的租金收入。同时,恋链轻舍民宿还能与迎龙村原有文旅资源点位联合,串联出一条集“吃、住、行、娱、乐”于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路线,进一步吸引游客。

83岁的汤老伯在试运行时就已经入住迎龙村“椿萱庭”,汤老伯家建筑面积约30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因为面积较大又靠近道路,已经被改造成恋链轻舍民宿的接待中心,并包含5个装修精美的客房,一年能有七八万元的收益。“椿萱庭建得蛮好,我住起来很舒服,而且这里每个月费用就一千五百块,我自己的老房子流转出去了,到手的收入覆盖掉这里的租金还能余下不少。”

李天舒告诉记者,在第三方项目落地之前,村里就与村民们进行了协商,一户约两三百平的宅基地流转后,该户村民的年收入就能增加6万到8万元人民币不等。“这样的一份收入对村民来说,是非常好的养老补充。”同时,成功流转的老人还能住进本村的椿萱庭,每年只需支付2万元左右的费用,就可以享受24小时的服务。

“对于村民和老年人而言,不仅在物质上得到了丰富,看到自己的农村老宅焕然一新,心情也更好了。”乡间增加了更高品质的活动项目,不仅吸引了更多游客,本村老人的子女也会经常回来看看,整个村庄都变得更加热闹有生气。而对村里来说,有了标杆性的项目点位,对于后续的项目招商也更加有利。“目前来说,我们已经有了度假村的雏形,有很多的活动内容,包括餐饮、住宿、娱乐,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

与此同时,迎龙村椿萱庭由村中的迎龙公益服务社负责运营管理,这些岗位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回乡就业,00后村民志愿者孙祉安正是其中一员。“我是新来村里面报到的,工作内容是负责组织、帮助这些老人参加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她一直记得小时候在乡间玩耍的快乐时光,护理专业毕业后,正好看到村里的这份工作机会,就决定回来工作,也能用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家里的老人。“回来后发现村里还是有很大变化的,现在的养老活动也更加丰富了,乡村也振兴得越来越好了,我会考虑一直待在这里的,我觉得乡村非常有前景。”

据了解,柘林镇“椿萱庭”自2023年开始运营,如今已发展为4家,到今年年底还将有2、3家可基本投入到试运营阶段。“我们全镇共有16个村,计划在明年完成9到10家的椿萱庭的创建,随后按需推进,争取到2026年能够实现全镇覆盖,让更多的农村老人能在家门口实现快乐养老。”

选稿:许文杰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