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宁品读】新泾港畔安个家
上海长宁2024-10-04 14:17:21

1997年初春,在异乡工作27年的我重返故土。周家桥高家巷的老宅早在1982年拆迁了。回沪后,我只能租房生活。两年后,一位朋友点拨我:“与其付房租,不如还房贷,还能住新房。”我行动了,相中哈密路新泾港东岸的天申大楼。2000年的“五一”节,我乔迁新居。

新泾港东岸的天申大楼

住进新家后,却没有一点“亲水感”。新泾港两岸百姓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所住大楼西侧河对岸是污染大户丝绸印染厂,新泾港成了龙须沟。夏日高温下,走在河边那股蒸发的腐臭味熏得人作呕。

说来也巧,正当我看着河水皱眉头的时候,上海苏州河全流域治理战役打响。家门口的新泾港是苏州河六大支流之一,“谁家的孩子谁抱走”,属地的长宁区政府领下治理任务。我也开始关心起家门口的新泾港。新泾港古称“新泾浦”,在明、清和民国时期称“新泾”。因与嘉定区东北的新泾河同名,故改名“新泾港”。新泾港从闵行区颛桥镇的六磊塘,越春申塘、淀浦河、蒲汇塘,经程家桥、北新泾,流入苏州河,全长11.3公里,长宁境内4.3公里。后因上游淤塞,现发端于淀浦河。我的新家就在新泾港北段的东岸。

1990年代新泾港畔居民住房挨着防汛墙长宁区境内的新泾港是延安西路以北的河道。流域治理的第一步,关停沿河污染源的镇办企业,如丝绸印染厂、螺丝厂、金属门厂,以及搬迁市属的第八牧场。这一步在2002年完成,清楚地记得丝绸印染厂停产后转型为办公园区和仓库。第二步,截污纳管。结合沿河村宅改造和商品房开发,铺设污水管网,生活污水不再直排河道。第三步,退界植绿清淤。第二步和第三步交叉进行。

第三步任务艰巨。整治前,在哈密路西侧人行道上行走,河水是时见时不见,不见处是被密密匝匝的违章建筑所遮挡。这些违建是农业时代的遗留物,沿河村队为增加集体收入,将临时建筑盖到防汛墙。结合拆违,哈密路路基截弯拔直,拆去违建后的河岸腾出空地建设绿道。清淤同步展开,河底黑得发亮的淤泥被挖泥船挖进驳船后运走。再经过降雨和调水处理,河水逐年变清。

1980年代新泾港西岸马家桥村宅(张凤岐提供)

马家桥村宅2007年改造成虹康三期安置小区

新泾港从可乐路桥向北至天山西路桥的东岸建起一条长达1.5公里,宽度10至20米不等的绿化带。乔、灌、花、草的绿植,错落有致,“上海绿道”蜿蜒穿行其中。新泾镇政府还在仙霞西路至泉口路段东岸绿化带里设置艺术石雕,西岸布置夜景灯光。每到夜晚,河畔灯光勾勒出河岸、建筑、桥梁、绿化的光影,美轮美奂。

新泾港东岸的步行绿道

泉口路南段新泾港灯光夜景(摄影高国良)

更大手笔在2013年后,长宁区将原本可以开发房地产的两处沿河地块,作为市民公园项目建设。一幅位于新泾港中段的原中新泾老宅基及两家镇办企业,另一幅在新泾港北段西岸的丝绸印染厂和农宅。为保留历史地名,中段公园冠名“中新泾公园”,北段公园冠名“哈密公园”。

新泾港在中新泾向东拐了个弯,和一条名为“野奴泾”的河流交汇。中新泾公园就建在交汇处的东北角,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西岸是一座迁建的法华禅寺。设计师确立了“莲心禅韵”的公园景观内核。不仅栽种荷花、睡莲和梅花,还在公园主通道中端建起一幢形似莲花宝座的展厅建筑,和北端法华禅寺遥相呼应。

新泾港西岸的法华禅寺与中新泾公园融为一体

中新泾公园还有一个雅号“上海小徽州”。雅号是网民所起,因为公园内建有四栋白墙黛瓦、马头墙高耸的徽派建筑,作为文化、旅游的配套设施。漫步其中,颇有皖南古村落之感觉。徽派建筑的西岸是近代历史遗迹天主教息焉堂,又形成一幅中西建筑交相辉映的画卷。2019年元月开放后,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

网民盛赞中新泾公园是上海“小徽州”

新泾港西岸的历史建筑息焉堂

相比中新泾公园,北段西岸的哈密公园小了许多,占地面积1.24万平方米。也是两面环水,东侧紧贴新泾港,北侧紧贴新渔浦,两条河流在公园东北角交汇。随着水质改善,长宁区河道所每年在新泾港里放养鱼苗,引来垂钓客扎堆河岸。

水清岸绿,树木成荫,引来飞禽筑巢。近年来,沿河树林里鸟儿越来越多,每天清晨我总是在鸟鸣声中醒来。大胆的珠颈斑鸠,会在阳台外的晾衣架上和阳台里的我照面。新泾港河边芦苇丛中还出现夜鹭和小䴙䴘游弋觅食。

新泾港新渔浦交汇处的哈密公园

可乐路桥北望新泾港

从我家阳台向南远眺,视线所及无遮无挡。大楼东侧的中环路和西侧的新泾港,好似戏曲舞台上的“二龙出水”。这一区域建筑控高,所住天申大楼成了“鹤立鸡群”。举目远眺,蓝天白云下,各式建筑绿荫环抱,令人心旷神怡。

古人择水而居,是为了灌溉和舟楫之便。《新泾镇志》记载,新泾地区南宋时期已有先民聚集形成村落,开始农耕。现代都市人告别农耕,却留恋亲水住宅;我的小家赶上新时代,落户新泾港畔,成就了生境之家,幸哉,乐哉!


天申大楼西窗外的城市景观

“宁品读”专栏投稿请发至shcnwx@163.com,并注明姓名、联系电话,一经发布,稿费从优。

选稿:罗芳娜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