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聘任第二批“馆员”,发布红色资源集中统一管理“机制”,“红色露天博物馆”品牌持续焕新
上海黄浦2024-10-01 02:46:16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铭记历史、缅怀先烈,通过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进一步提升黄浦“红色露天博物馆”品牌影响力,助力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核心示范区,9月30日下午,黄浦区“红色露天博物馆”品牌推介会暨“红色露天博物馆·红色故事用心说”宣讲大赛展示活动在锦江饭店小礼堂举行。市委宣传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业务处室负责人和黄浦区相关部门、街道负责人、获奖选手代表及居民、学生代表共百余人参加活动。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玉峰,副区长王槐出席活动。

“红色露天博物馆”是黄浦区立足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整体区域形象、建设更多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实践载体的重要工作举措。自今年5月发布“1+5+4+1”工作体系以来,黄浦区聚焦“展品”内涵建设、红色“展区”塑造、主题“展线”设计、“馆员”队伍选任,工作“机制”搭建、城市更新中的红色资源发掘利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联动、载体建设和项目实施等九个方面,努力破解难题,持续推进各项工作落地,不断具象化和丰富“红色露天博物馆”品牌的内容承载。

近年来,黄浦区通过不懈努力和创新探索,将“红色露天博物馆”品牌发展为全区性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的重要工作载体,广泛动员和吸引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活动现场,徐光寿、何继良、张黎明、李瑊、路平、储明军、吴蓉瑾、曹跟林、孙国英、王豪斌、顾博凯、马亦男等获聘“红色露天博物馆”第二批“馆员”,区领导为“馆员”颁发了聘书。这些来自于全市党史研究、新闻传播、文博和教育业界等人士将以自己的专业特长投入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作,为丰富“红色露天博物馆”史料研究、红色宣讲等品牌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拟订的《上海市黄浦区革命旧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上海市黄浦区红色资源周边市容环境高标准保洁规范》《上海市黄浦区区属红色场馆开放服务和物业管理服务规范》三项红色资源管理规范和黄浦区红色场馆物管联盟工作机制,为实践探索形成多元共治的红色资源集中统一管理“机制”踏出坚实一步。这些规范和机制的出台,明确了各类革命旧址的防火管理措施,用精细化、系统化管理手段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供坚实环境保障的细则,以及红色场馆物业管理和服务实现标准化、专业化和智能化等内容。

活动当天正值第十一个烈士纪念日,现场还发布了黄浦“红色露天博物馆”——“英烈荣光”革命烈士纪念设施的专题展线,将黄浦区域内梁仁达烈士遇害处、茅丽瑛烈士遇害处、五卅惨案爱国群众流血处、五卅运动纪念碑、茅丽瑛烈士塑像、韬奋纪念馆、秦鸿钧秘密电台旧址、法电六烈士纪念堂、王若飞烈士纪念像等9处革命烈士纪念设施“串珠成链”,让广大市民群众重走光辉的历史,追忆英烈的足迹。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黄浦区“红色露天博物馆·红色故事用心说”宣讲大赛作为“光荣之城”2024上海红色文化季的重要内容,自6月开展以来吸引了近2000名(组)选手报名参赛,用有内涵、有温度、有共鸣的红色之声在全社会大力营造传承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的浓厚氛围,为黄浦“红色露天博物馆”选拔和培养了一批红色文化传播者和红色故事讲述人。活动现场,相关领导为获得“戎装组”“文博组”“吾家组”“百行组”“青蓝组”五个组别的金银铜奖选手颁发了奖杯。部分获奖选手代表对优秀参赛作品进行二次创作,以情景式宣讲、朗诵、童谣、歌曲等形式展示活动的丰富成果,共同回顾发生在黄浦的激荡人心的红色故事,引发在场观众强烈的思想共鸣。

黄浦坐落着中国革命史上的多个红色地标,见证着许多重要的革命历史事件。未来,黄浦区将持续依托黄浦“红色露天博物馆”品牌,将红色文化的火种播撒到每一个角落,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选稿:常善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