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两旧一村】杨浦“小梁薄板”收官战告捷
上海住房城乡建设管理2024-09-26 09:24:58

今年是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作为首提地的杨浦,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生活青春涌动,一起来感受这座越来越“YOUNG”的人民之城……

2024年初,杨浦在全区城市更新推进大会上作出了全力打赢小梁薄板“收官战”、旧改收尾“攻坚战”、美丽家园“提质战”三大战役重要部署。

高质量打造与人民城市理念首提地相匹配的幸福新样板。9月24日上午,随着黄兴路1039弄旧住房更新项目二轮协议签约率取得100%的圆满成绩,杨浦区小梁薄板“收官战”正式打赢。

100%签约,449户居民圆梦新居

蜘蛛网爬满窗台,洗菜池靠人工加固。三代人蜗居在十几平方米的空间内,一住就是四十年。居住条件简陋,煤卫设施共用,这是黄兴路1039弄旧住房小区的现状。“我们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期待着、盼望着,城市更新的东风终于吹到了家门口”居民陈志冲说。

9月24日,对于黄兴路1039弄内的449户居民来说,意义非凡。黄兴路1039弄成套改造项目从9月12日正式签约开始,仅用13天实现100%签约,标志着杨浦以满分成绩圆满实现小梁薄板收官,比全市要求提前三年完成小梁薄板改造任务。该项目原房屋拆除后,将新建3栋8-18层现代宜居住宅与1栋5层社区用房,449户居民将告别厨卫合用,圆梦安居。

黄兴路1039弄旧住房更新项目效果图

针对黄兴路1039弄项目改造空间局促、产权情况复杂、房屋类型多样的难题,将项目安置缺口在上年度凤南一村项目增量房屋中进行安置,实现跨周期安置平衡。

聚焦群众个性需求,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把更多功能嵌入公共服务设施。为黄兴路1039弄小区增设生活服务点、老年活动室、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高品质“完整社区”。

黄兴路1039弄旧住房更新项目效果图

考虑该项目为小区内部分不成套楼栋改造的实际,在拆除重建方案制定时,同步跨前考虑存量房屋区域提升方案设计,以“拆除重建+美丽家园”统筹实施模式,最大程度平衡非涉改居民利益,以超高“邻聚力”降低“邻避”矛盾,形成整体焕新、集成提质的共赢局面。

攻坚克难,城市更新跑出“加速度”

作为老工业城区,杨浦有着大量上世纪50至70年代建设的工人新村和不成套职工住宅,群众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极其迫切。

近年来,区房管局坚持能改全力改,不断攻坚克难,陆续通过改扩建、加层、抽户、拆除重建等方式,完成了65万平方米的旧住房改造,受益居民2万户。2007年,佳木斯路163弄成功实施全市首个拆除重建项目,为成套改造贡献了杨浦首创经验。

2022年,随着上海市中心城区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房屋改造圆满收官,“两旧一村”改造攻坚战正式拉开帷幕。彼时,杨浦区还剩余13.4万平方米亟待改造的不成套职工住宅和小梁薄板房屋,杨浦区房管局坚持发扬“敢为人先”的杨浦精气神,先行先试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区情实际的可持续城市更新路径。

在排摸调研基础上按“户-栋-幢-小区-街道-区”六级,形成全区非成套房屋“一表多图”一地一档成果;制定形成《关于加快推进我区旧住房成套改造的实施意见》、区级工作流程、补贴及奖励方案、增量房屋管理办法等杨浦特色“政策工具包”;凤南一村是剩余项目中唯一规整成片地块,通过对这块“大衣料子”精心剪裁,把增加建筑规模后的富余房源作为其他缺量项目安置房屋使用,做好区域统筹平衡。

从30年攻克“天下第一难”的旧区改造到2年补齐“居住最短板”的小梁薄板房屋改造,杨浦用不断刷新的城市更新“加速度”,绘就一幅幅宜居安居“新图景”。

从“住有安居”,大步迈向“住有宜居”

“两旧一村”工作开展以来,杨浦不断交出人民满意的满分答卷:2023年,东郸小区项目实现100%签约、搬迁,率先走出从传统贴扩建到彻底拆除重建的独特路径。凤南一村项目创下《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生效后全市最大规模、最快速度实现征询、签约、搬迁三个100%的新纪录。2024年,曾两度启动未果的内江大板房项目首创“原址回搬+异地置换+货币补偿”多元安置、“历年增量房源+征收剩余房源”统筹使用的改造模式,实现签约首日即100%生效,为其他高密度项目提供成功借鉴。凤城三村130号甲乙丙丁项目仅用3日完成征询、签约、搬迁3个100%,再次刷新全市最快纪录。如今,最后一个小梁薄板黄兴路1039弄项目也交出100%签约的满分卷。

图片为资料图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多主体联动,用活全过程人民民主金钥匙。此外,充分认识城市发展规律,把城市更新作为落实城市总规的过程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区房管局坚持城市空间更新发展视角和居民生活品质改善视角双管齐下,从待改造房屋基本特征情况出发,统筹考虑项目启动时序,用系统性思维做好“安居宜居”文章,以实际行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两年来,杨浦成套改造项目始终以100%落地,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南京、深圳、合肥等多地赴杨浦参观交流。市、区各大媒体相继在头版头条和重要时段对杨浦成套改造工作进行报道,已累计报道60余篇/次。

民生改善没有终点,城市更新还在路上。区房管局将始终鼓足杨浦“一股劲”,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在杨浦打造新时代宜居安居的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智慧和力量。

选稿:吴怡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