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走路“摇摇晃晃”的诗人余秀华跳舞了,就让这出《万吨月色》泛起生命涟漪
东方网2024-09-25 20:22:53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9月25日报道:当余秀华成为诗人,让不少人“大跌眼镜”,大家感慨,一位成长湖北农村、身患缺陷的人怎么会写出这么动人的诗歌?而当她再进一步,这次带来诗歌舞蹈剧场《万吨月色》时,更有人惊叹,余秀华跳舞了?

今天,余秀华诗歌舞蹈剧场《万吨月色》世界首演在YOUNG剧场正式发布。这部舞剧,灵感来源于余秀华的诗歌,演出中会以多种方式呈现7首余秀华的诗歌,其中3首是余秀华为了这部剧特别创作的。而《万吨月色》的剧名也来源于其中的一首诗——《决心》。“我的万吨月色已经沉入海底,但还不够;在你之前,我已经写下千篇情书,这些哪够?”

摇摇晃晃的当代诗人突破自我

作为当代知名女诗人余秀华的首部破圈之作,《万吨月色》集结了国际知名舞蹈制作人、本项目的导演法鲁克·乔杜里(Farooq Chaudhry)、编舞及舞者董继兰、李可华、影视戏剧演员天蓝(Tian Chaudhry)以及风铃制作(Fengling Productions)、孔雀当代舞团等享誉中外的艺术家与艺术团队。

今年11月,该作品将正式亮相上海YOUNG剧场,在“2024秋是国际戏剧季”完成世界首演。

风铃制作艺术总监、《万吨月色》导演法鲁克·乔杜里还记得,2017年偶然读到余秀华的诗,被她寻求内心和外界接纳时的脆弱和挣扎深深触动,也勾连起了自己少时在阴影中蛰伏的日子。自那时起,法鲁克就无比希望有朝一日能和诗人余秀华踏上一趟特别的旅程。

“我是生活在英国的巴基斯坦后裔,作为外来移民,总觉得自己像一个影子。十几岁时候,舞蹈给了我翅膀,让我自由,就像诗歌给了余秀华力量一样”,乔杜里说。

但对于因身体限制每天“摇摇晃晃”走这人间路的余秀华而言,长时间站立与行走已然足够消耗力气,跳舞这件事似乎成了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余秀华坦言,在接到跳舞邀请时,自己鼓足了巨大勇气。这是之前从来没有尝试过的挑战和经历,需要从“负”基础开始训练四肢,每天一遍又一遍地克服身体障碍,努力达成一个舞者应该达成的动作展示。

“诗歌就像一双翅膀,帮助我飞向不可预知的广阔天地。另一个版本的我蛰伏在阴影中,随时准备挺身而出。当诗歌再次与身体相遇时,我渴望看到这种想象之旅将如何在舞台上展开”,余秀华说,时常觉得自己是渺小的,所以从不强求一定要给观众带去些什么,但跳舞的时候还是会想尽我所能把每一个动作都做到完美。

余秀华经纪人胡涛透露,在排练时,因为舞蹈动作没跟上,余秀华还偷偷掉眼泪。“最开始我是担心的,但她在舞台上摇摇晃晃着与自我的局限对抗时,我开始坚信每个观众都无法忽视她的存在。”

以诗起舞,重新解构本土诗歌

演出中,余秀华将与两名专业舞者共同登台,用舞蹈“朗读”一首首唯美的诗歌。两名舞者的贴近与对峙,象征着余秀华内心光明与黑暗的拉扯与碰撞,带领观众共同探索余秀华身上绽放的生命力与每个人都会存在的矛盾性和二元性。

新世相创始人张伟表示,这部剧探讨的跨越和突破文化交流障碍、极富人文关怀的主题,正是他所期望了解并传播的,希望大家都能在这本作品中找到自我疗愈的方式。

纪录片导演曹媛全程参与、见证作品诞生,在她看来,这个项目非常值得被记录,因为其它探索了诗歌、舞蹈、音乐不同艺术形式的交织融合之美。地球两端的法鲁克和余秀华虽然看上去如此不同,但在底层情感上却可以如此相通,好像“万吨月色”泛起的涟漪,而余秀华登台跳舞就好像这涟漪激起的生命浪花。

“诗歌的表达工具是文字,但诗歌抵达的却是文字无法抵达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万吨月色》看作余秀华诗歌的一个译本,它是一部在过程中的、有生命的、开放的作品”YOUNG剧场节目总监包含说,中外成熟的艺术家们用强大的意念与旺盛的生命力向全世界展示:舞蹈不仅是专业者的技能,更是普通人的本能。

记者了解到,11月15至17日,诗歌舞蹈剧场《万吨月色》正式登陆2024“秋是国际戏剧季”,在上海首演后,明年这部剧也将开启世界巡演的行程。

据悉,“秋是国际戏剧季”由杨浦区人民政府主办,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与YOUNG剧场共同承办。2024“秋是国际戏剧季”,将有来自德国、英国、法国、巴西、西班牙及中国的8台29场好戏将陆续登陆,类别涵盖话剧、舞剧、偶剧、独角戏、诗歌舞蹈剧场等多种形态。

作者:熊芳雨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