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修旧如旧,805岁的上海嘉定孔庙修缮完成后再度开放
澎湃新闻2024-09-21 16:54:00

9月21日,上海嘉定孔庙修缮竣工,9月22日起将对市民开放。澎湃新闻从嘉定区获悉上述消息。

嘉定孔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距今有805年历史,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也是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县级孔庙,有“吴中第一”之称。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嘉定孔庙修缮工程完成。嘉定区供图

修旧如旧,保持文物建筑真实完整

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局介绍,历时167日,嘉定孔庙修缮工程圆满完成,通过本次修缮,消除了影响嘉定孔庙保存的不利因素,保障了嘉定孔庙的结构安全,保护了嘉定孔庙文物建筑原貌及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为孔庙展陈更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嘉定孔庙,历经多次扩建与修缮,殿宇宏伟,历史底蕴深厚。距离1983年最近一次全面修缮,已过去40余年,由于自然风化和长期使用,嘉定孔庙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隐患。为保护嘉定孔庙结构安全、历史风貌,继续发挥其文物价值,2023年5月嘉定孔庙启动修缮工程,对庙祀前区、庙祀主区、儒学片区、书院片区四个区域分别进行专项修缮。

值得一提的是,修缮运用了多项非遗技艺,涵盖了石质文物保护、木结构修复、泥塑复原以及广漆施作等关键环节。严格遵循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修旧如旧,在不改变文物原有状态的前提下,实施最小程度的干预。所采用的修复材料和技术均具有明显的可识别性和可逆性,确保了文物建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得以保持。

上海中国科举博物馆展出的清代 龙门书院王怡书卷。澎湃新闻记者 陈逸欣 摄

上海中国科举博物馆揭幕,展出文物及辅助展品300余件

当天,上海中国科举博物馆陈列揭幕仪式同时在嘉定孔庙举办。

嘉定博物馆方面介绍,改陈后的上海中国科举博物馆建筑总面积达到2270平方米,展出文物及辅助展品300余件(套),其中不乏一级品等珍贵文物若干件。

展览以嘉定孔庙为依托,融合地域特色,从科举制度的演变、科举与社会文明的关系、科举与上海的联系、以及科举制度的实施等多个角度,展现了中国科举制度从发展、兴盛直至废止的全过程,以及它对整个东亚文化圈产生的深远影响。

新推出的“科举与上海”版块,以古代嘉定县和上海地区的科举历史为焦点,突出了上海科举文化的独特魅力。展区中,清代上海科举名录的展示,描绘了上海科举的繁荣景象。同时,清代学术巨擘如钱大昕、王鸣盛、嘉定九钱等人的著作陈列,彰显了自明清以来上海地区人文荟萃的盛况,为整个展览增添了画龙点睛之效。

孔子文化节开幕,邀请外籍人士参与

9月21日下午,2024年上海孔子文化节在嘉定孔庙正式开幕。

本届上海孔子文化节还邀请了知华友华外籍人士、留学生代表等广泛参与,推介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加大活动的国际传播力。

外籍人士参观孔庙。澎湃新闻记者 陈逸欣 摄

仪式开始前,外籍友人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游览了嘉定孔庙。嘉定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灿烂的历史给外籍友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活动现场还设有“遇见孔子”传统文化互动体验摊位。在汉服体验、江南闺绣画、漂漆团扇、宋代点茶等互动体验项目前,都围满了跃跃欲试的外籍友人。本届上海孔子文化节将一直持续到10月。

选稿:周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