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023年中国发表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及被引用数均居世界之首
中国新闻网2024-09-20 15:07:23

中新网北京9月20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信所)9月20日在北京发布该所最新完成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2024》显示,2023年度,中国各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论文数量、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及被引用次数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位。

该报告称,2023年178个学科中高影响力期刊共有161种(含学科交叉期刊),2023年各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上的论文总数为51440篇,中国在这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为14227篇,占世界总量的27.7%,排名世界第一。

2023年共有384种国际科技期刊入选世界各学科代表性科技期刊,发表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35.25万篇。按第一作者第一单位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发表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11.85万篇,占世界总量的33.6%,被引用次数为81.89万次,论文发表数量和被引用次数均居世界第一位。

9月20日,中信所在北京发布202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根据《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2024》,2023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的整体表现呈现10方面特点,另9项特点分别是:

——中国热点论文世界占比持续增长,热点论文数量世界排名持续保持第1位,高被引论文数量继续保持世界排名第2位,世界总量占比提升了3%,CNS(《细胞》《自然》《科学》)期刊论文世界排名升至第二位。截至2024年7月,中国的热点论文数为2071篇,占世界热点论文总数的48.4%,数量比2023年统计时增加2.5%,世界排名保持第一位;中国高被引论文数为6.57万篇,占世界份额为33.8%,相比2023年统计时世界占比增加3%,排名世界第二。

——中国国际论文篇均被引用次数首次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在材料科学、工程技术、化学、环境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和数学7个学科领域被引次数排在世界第一位,比2023年统计时新增环境与生态学。

——中国卓越科技论文总体产出持续增长,国内重要科技期刊发表论文入选卓越科技论文比例持续提升。2023年,中国卓越科技论文共计69.59万篇,比2022年增加了10.01万篇,其中卓越国际科技论文32.80万篇,相比2022年增长了17.6%;卓越国内科技论文36.79万篇,相比2022年增长16.1%。

9月20日,中信所在北京发布202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2023年中国持续开展高质量开放合作,中国高被引论文中以中方为主的国际合著论文占比已升至三分之一。2023年中国发表的国际论文中,国际合著论文为15.12万篇,占中国发表论文总数的20.4%。中国作者为第一作者的国际合著论文占中国全部国际合著论文的73.8%,合作伙伴涉及177个国家(地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和日本排前6位。

——中国国际科技论文受到国际关注,约四成以上的引用来自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

——2023年中国在主要平台发布预印本论文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为推动学术创新成果的全球快速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成立“中国预印本平台发展联盟”共同探索中国预印本发展模式,2023年平台新增预印本0.8万篇,2024年初至今新增0.6万篇,现汇聚预印本15.3万篇。

——F5000平台向世界推送中国优秀论文和中国作者,国际影响进一步扩大。建设的“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平台”,通过多语种长文摘的形式,集中对外展示和交流中国的优秀学术论文。截至2024年9月,F5000平台共收录论文19839篇,累计获得761万次检索,吸引来自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140余个国家(地区)的国际用户访问。

——中国国际科技期刊影响力进一步提高,进入本学科前列的中国国际科技期刊数量上升显著。2023年总被引频次进入本学科排名前四分之一(Q1区)的中国期刊共有37种,影响因子进入 Q1区的期刊有149种,比2022年分别增加2种、12种。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影响力稳步发展,持续吸引国家重大科研成果发表在中国大地上。202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收录2165种中国自然科学领域期刊发表论文44.32万篇;收录社会科学领域期刊407种,发表论文4.94万篇。2023年,中国科技期刊发表3.64万篇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产出的科研成果。

据了解,中信所自1987年以来一直承担着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情况的统计分析工作,每年定期公布中国科技论文产出整体分析报告,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对中国在科技期刊、预印本平台论文、重要学术会议等领域情况的统计分析。(完)

【编辑:刘阳禾】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