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中秋夜,这几种“吉祥果”你备上了吗?
上海长宁2024-09-18 04:03:51

今天是中秋节,团圆家宴上自然少不了秋季水果。这些秋天的果实,应季而生,营养健康而且寓意美好,“宁宁”这就带你看看菜场里的那些“吉祥果”!

图片

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秋天是各种水果上市的时节。上午9点,九华邻居里·美天新渔菜市场的水果摊位上,苹果、蜜桔、柿子、石榴、葡萄、秋梨等应季水果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秋日“画卷”。

图片

市民中秋的果盘里一定少不了苹果。俗话说:“日吃苹果一只,身体不求医。”清脆爽口的苹果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能够增强身体抵抗力,是秋天最具代表性的水果之一;同时,苹果谐音“平安果”,外形红润饱满,象征着团圆、平安和顺利,是中秋节的“吉祥果”。

图片

图片

秋天,苹果纷纷成熟,水果摊位上的苹果种类更加丰富多样。有洛川的红富士、陕西的静宁苹果、烟台的奶油富士、新疆的鸡心沙果,还有大凉山的富士苹果以及云南高山的红玫瑰苹果,随便拿起一个都是果香四溢、脆爽可口、甘甜多汁,深受周边居民的喜欢。“又好看又好吃。中秋节摆上果盘、零食和月饼,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聊聊天,感觉超幸福。”一位在水果摊前挑选水果的居民说道。

图片

石榴色彩鲜艳、籽多饱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幸福和繁荣,同时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俗话说:“一个石榴五副药”,石榴全身都是宝,可谓是秋季养生的“黄金果”。

正是丰收的季节,菜场里的突尼斯石榴色泽艳丽、果大皮薄,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颗粒饱满多汁,籽软软的嚼着就吃了,口感非常好!趁着过节我再多买几个,回去和家人一起吃。”居民孙伯伯说道。

图片

又是一年吃柿子的时节。无论色泽还是口感,柿子都让人爱不释手。“小小的一个,却满口香甜、回味无穷。”市民钟女士告诉记者,柿子谐音“事事如意”,中秋佳节,一个个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宛如喜庆的红灯笼,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也寓意着家庭的团圆和幸福。不仅如此,柿子的营养价值极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图片

中秋的“吉祥果”成员还有橘子。橘子颜色金黄,与“吉”谐音,寓意大吉大利,吉祥如意。菜场的江西蜜橘、林岩高山蜜橘已陆续上市,细腻的口感赢得了不少市民的青睐。“今年的橘子甘甜如蜜,吃一个根本不过瘾。”刘女士尤其喜欢吃桔子,中秋时节,也正是吃柑橘的季节,时令的橘子是她养生的佳品。

图片

除此之外,葡萄也一直是市民喜欢的“吉祥果”。葡萄口感香甜独特,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那一颗颗紧密相依的葡萄,犹如家人们彼此依靠,在中秋佳节象征了团圆之美。

选稿:李美霖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