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偶遇“咖啡之国”外交官 我有口福了!
新华网2024-09-17 19:06:41

新华社北京9月17日电 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12日至16日在北京举办。作为报道本届服贸会的记者,我和同事在热闹的展馆中穿行,不想错过任何有趣事物。一阵浓郁的咖啡醇香引起我们的兴趣。

循香而去,只见埃塞俄比亚展台内有一片区域,地上放着矮脚桌,桌上的小咖啡杯印有鲜艳花纹,分外惹人注意。展方不时为驻足参观者递上小杯分装的黑咖啡。浅浅品味,果酸柔和、花果香浓郁,是一款优质的中浅烘咖啡。

一名不会英语的路人请我向这位煮咖啡的女士转达“咖啡很好喝”,于是我自然地为他们当起了翻译。我们从旁边工作人员对她的称呼得知,她是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馆特命全权公使——蒙泰哈·杰莫。

在“刻板”印象中,外交官总是与发布会、庆典仪式、国际风云等相关联。看出我的疑惑,杰莫耐心解释说,外交官并不总是郑重地读读文件、发表讲话。埃塞传统咖啡仪式是旅游业的一部分,在服贸会煮咖啡、向尽可能多的人推介她的国家和文化,也是她的工作范畴。

咖啡桌周边错落有致地放着当地特色草编器皿,里面盛放着爆米花小食,可与咖啡搭配品尝。杰莫把服贸会展台变成了一间富有埃塞风情的会客厅。

9月13日,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馆特命全权公使蒙泰哈·杰莫(右)在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现场推介埃塞俄比亚咖啡豆(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科文摄

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北部,有“咖啡的故乡”之称,是世界上重要的咖啡生产国。杰莫说,埃塞咖啡豆以质优闻名,只是目前种植、生产、加工、运输、跨国销售等全过程链条较长,她希望借此次服贸会推介埃塞咖啡豆,提高产品知名度和认可度;此外,埃塞出产的优质牛油果、大豆、芝麻,以及旅游业也值得一提。

  6月8日,工人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一家咖啡加工厂分拣烘焙过的咖啡豆(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方强摄

杰莫说,这是她在中国首次参加服贸会。她表示,服贸会为埃塞旅游业以及埃中双边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而“和中国做生意就意味着机遇”,埃塞希望抓住这一机遇。

埃塞俄比亚为推介咖啡作出不少努力。2019年3月,埃塞俄比亚大使馆成立埃塞俄比亚咖啡文化中心,专注埃塞咖啡文化传播与全产业链服务,提高咖农劳动附加值,并在上海、青岛、武汉等多地进行线下文化交流推广活动。

2024年1月31日,在湖南高桥大市场非洲咖啡交易中心,咖啡店工作人员在制作咖啡饮品。新华社记者陈思汗摄

聊到兴处,杰莫取出咖啡生豆,在电炉上架起一口小锅,向我们展示如何炒制咖啡豆。生豆颜色泛灰泛青,放进锅后要不断晃动翻炒,让其均匀受热。随时间流逝,豆子颜色逐渐变深,陆续在锅里发出“毕剥毕剥”的细碎爆裂声,浓郁香气逐渐飘散开来。等豆子变成深棕色,表面渗出油光,则炒制完成。

杰莫把炒好的熟豆倒进一个木质的舂碗,一边用木杵碾碎豆子,一边向我们介绍埃塞的咖啡文化:喝咖啡是埃塞人重要的社交途径,“所有人聚在一起享受”,这是亲朋好友聚会、交流和分享的绝佳场合,咖啡早已成为当地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9月13日,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馆特命全权公使蒙泰哈·杰莫(左)在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现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汪楠摄

按照埃塞传统,磨好的咖啡要倒进传统的窄口壶里煮,随后大家围坐品尝,佐以爆米花、烤鹰嘴豆等小食。我品尝着公使亲手制作的埃塞传统咖啡,对整个流程感到十分新奇。

当问起杰莫觉得当下流行的滴滤式手冲咖啡口味如何,她笑着说:“我还是更喜欢埃塞俄比亚的传统咖啡煮法,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

临别时,我称赞她是埃塞一张靓丽的明信片,她用爽朗的大笑回应。她继续坐在人潮涌动的服贸会现场,为往来的参观者介绍自己国家的特产。今年的服贸会虽已闭幕,更多精彩故事正因此发生。(记者:王科文、汪楠;视频:董亚雷)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