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卢沟晓月”中秋系列文化活动启幕 与“京彩灯会”交相辉映
中国新闻网2024-09-16 09:39:09

中新网北京9月16日电 恢宏的民乐合奏与北京园博园“京彩灯会”交融合鸣,笛声的悠悠柔转,二胡的飞扬洒脱,琵琶的铮铮之音……百转千回、扣人心弦的民乐声,与“卢沟晓月”灯组交相辉映,让市民在中秋佳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北京市丰台区2024年“卢沟晓月”中秋系列文化活动15日在北京园博园启幕。此次活动由丰台区委宣传部主办,丰台区文化和旅游局、丰台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协办,通过精妙设计,以“京彩灯会”—2024年中秋国庆彩灯游园会(以下简称“京彩灯会”)的“光影”为媒介,串联三天三场以“月映雅乐中秋情”“放歌丰台古今情”“盛世祥月舞秋韵”为主题的演出,在中秋节假期为市民带来中华传统文化视听盛宴。

“卢沟晓月”大型灯组焕发光彩

9月15日,2024年“卢沟晓月”中秋系列文化活动在北京园博园启幕。记者 富田 摄

听经典民乐,过传统佳节。15日晚六点,以“月映雅乐中秋情”为主题的演出在北京园博园三号门广场开始。民乐打击乐《龙腾虎跃》拉开整场演出的序幕,鼓点铿锵、声情并茂,一曲奏罢,观众仍沉浸在旋律之中。

卢沟晓月,映栏倚长空;宛平暮风,吹野旷天低。北京乐府民乐团在云浮莲花状的舞台中合奏《卢沟晓月》,与右方长70米、高18米的“卢沟晓月”大型灯组遥相辉映。天籁在耳畔游离、梦境在眼前轮转、时光在指尖流动……观众现场沉浸式感受“涧水如练、西山似黛、斜月西沉、月明皎洁”燕京八景——卢沟晓月。

从欢快、轻松的民乐合奏《沧海一声笑》,旋律优美动人的《茉莉花》,到激扬豪放的男生独唱《祝酒歌》,独具地方特色的二胡独奏《良宵》,再到质朴自然、感情真挚的女生独唱《小河淌水》,观众们享受听觉盛宴。

“打包月亮”带走文化记忆

除了民乐团的演出,观众还可现场参与多个互动活动。现场精心打造一片梦幻般的“打卡装置区”,展板上的圆月里两只兔子互相追逐嬉戏,一只“卧龙”遥望圆月。不少观众到展板前“打卡”,与带有龙年元素的“卢沟晓月”合影留念,定格下这个中秋最难忘的瞬间。

主办方还巧妙设计了“打包月亮”互动环节,诚邀广大市民打卡,收获精美文创礼物,礼物的塑料透明包装提袋内装有发光的“月亮”,还附有“月圆京城情系中华”字样的精美卡片。

“通过将月亮‘打包’回家的方式,让参与者都能带走一份属于自己的文化记忆,让这份记忆得以延续与分享,共同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丰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福强表示,此次准备“月亮”文创礼物,在三天的活动中发放给参与观众,每一份礼物都蕴含着丰台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致敬与创新。

整场晚会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观众纷纷表示,这是一场难忘的民族文化盛宴,既欣赏到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乐器和节目,更对民族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也为中秋、国庆双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特色戏曲、非遗轮番上演

9月15日,2024年“卢沟晓月”中秋系列文化活动在北京园博园启幕。记者 富田 摄

具有浓郁的民族风的民乐晚会,将传统节日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接下来,主办方还在9月16日、17日为观众奉上“放歌丰台古今情”“盛世祥月舞秋韵”为主题的视听文化盛宴。届时,汉唐古典舞《步天歌》、歌曲《大美丰台等你来》、歌曲《绽放》、戏歌《丰景如画》等一系列丰台区原创的特色演出依次上演,在传统歌舞中融入戏曲、童声合唱,在声光电的渲染下,配上园博园中“京彩灯会”的花好月圆之景,情景交融,将人们带进“卢沟晓月”的意境之中。

其中,丰台戏剧家协会创作的原创戏歌《丰景如画》展现了丰台区域发展新面貌,原创创城歌曲《绽放》细数了丰台新风貌、建设成就,邀请观众与丰台“相遇”,一个个精彩的原创节目彰显了丰台文化底蕴。

“盛世祥月舞秋韵”主题演出更是古韵今风共舞。在中秋之夜,观众近距离欣赏古老非遗焕发的“新难奇绝”,感受传统戏曲独特的华彩之美。有着“花会活化石”之称的花会泰斗隋少甫先生的徒弟黄荣贵(市级传承人)与第五代传承人冯文武同台献艺,现场表演非遗技艺——中幡《欢欢喜喜闹中秋》。

9月15日,2024年“卢沟晓月”中秋系列文化活动在北京园博园启幕。记者 富田 摄

随着锣鼓声响,雄狮起舞,由河北北里舞狮代表性项目的众弟子献上舞狮表演《龙腾虎跃》,时而威风凛凛,时而谦恭有礼,灵巧活泼、威震八方。看罢非遗,再赏戏曲,由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演出的《梨园风采》惊艳四座,舞台上演员们用精湛的演技,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艺术形式,将传统剧目中的武戏英雄豪杰人物形象完美地呈现给观众,通过刚柔并济的武戏之美与婉转悠扬的戏乐之韵交相呼应,把中国戏曲文化大气磅礴、震撼人心的艺术形式演绎的淋漓尽致,传递着中国戏曲文化的美好,营造既震撼心灵又充满节日欢愉的氛围。

“我们将此次活动打造成为一场全民参与、广泛关注的文化盛宴,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展现丰台区独特的文化魅力。”王福强表示,活动突出展现丰台区戏曲特色、非遗传承,从多个角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丰台区致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决心,凝心聚力开创历史新篇章。(完)

【编辑:刘欢】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