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上海人为啥欢喜吃鲜肉月饼?中秋前天天排队,有人自购月饼搞测评
新闻晨报2024-09-14 07:52:04

有人说,上海人最爱鲜肉月饼。每年中秋之前,申城老字号门口的长龙都是一道风景线,让钟爱鲜肉月饼的市民朋友加入轧闹猛的队伍之中;9月13日,首届鲜肉月饼节在上海大世界热闹开市,限时一天,多家老字号的鲜肉月饼加入其中;还有市民朋友自发采购沪上各家鲜肉月饼,边赏月,边评测,分享美味,回味人生。

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上海会客厅》节目

老字号门口大排长龙

9月13日一早,临近中秋佳节还有四天,上海故事家严夏路过南京路步行街时看到几条长龙,他拍了照片分享到微信群:“泰康门口排队买鲜肉月饼的队伍排到市百一店门口了;为了不影响交通,新雅的排队要分几段了;第一食品队伍要短交关,只有毛三十人。我个人蛮欢喜泰康的鲜肉月饼的,不过一年四季都有的。”

市民在南京路排队购买月饼

市民小晶今年单位食堂订了一些鲜肉月饼,他说:“昨日(9月12日)经过光明邨,也排了百来米长。”

光明邨门口排队的长龙

最近这段时间,光明邨门口排队的长龙算是淮海路一景。对于市民购买鲜肉月饼的旺盛需求,光明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月饼销售时间是从早上7:30到晚上7:20左右,我们尽量满足市民需求。”

市民在邵万生门口排队购买月饼中秋节之前,南京路步行街上的邵万生每天也是人头济济,市民排队购买月饼成为步行街上的一道风景线。作为中华老字号品牌,邵万生始创于清咸丰二年,以糟醉食品制作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特色。上海邵万生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月饼销售还是蛮不错的,糟香月饼一如既往受到好评,每天销售2万多只,榨菜鲜肉销量日益增长小有名气,新品种鸡腿月饼深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市民退休之后自己做的鲜肉月饼

市民碧海揽芗(网名)告诉记者:“我们小区有一位点心师,退休之后,她带领楼组志愿者成立了烘焙小组,居民们很有口福。元宵做汤圆,端午包粽子,中秋做月饼,重阳做糕点,自己做的鲜肉月饼口感应该不比老字号差,小区80岁以上老人每人送四个鲜肉月饼。”

市民自购鲜肉月饼评测

9月12日晚上,胜利电影院三楼露台,二十多位“评委”端坐长桌两侧,一只补光灯代表了一轮满月;而桌上则摆满了鲜肉月饼,大家边赏月边评测。

市民自发组织“再战鲜肉月饼”品尝活动

原来,这是由上海建筑师俞挺发起的“不商榷评测团”,每个月会邀请一些市民朋友参与盲测。今年恰好是评测活动两周年,主题定为“再战鲜肉月饼”。今年邀请的“评委”包括文艺界、广告界和教育界的人士,还有食品行业的大咖,因为当天人太多,还有一些市民朋友只能坐到小亭子里。

参与评测的鲜肉月饼是“评委”们当天自己四处采购的,这当中既有上海的老字号企业生产的月饼,也有申城餐饮企业和酒店自制的月饼,还有这几年各大平台和卖场销售的自有产品,今年还增加了徐汇社区食堂的自制月饼。

当天一共进行了二十多轮的月饼盲测,得分最高的前三强是邵万生(糟香月饼)、奥乐奇和泰康,不少“评委”纷纷表示鲜肉月饼吃到“工伤”。

市民自己采购的鲜肉月饼

鲜肉月饼盲测得分最高的前三强

对于这次糟香月饼受到吃货“评委”们的欢迎,上海邵万生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在得知消息后表示:“糟香其实是一种调味,2020年是我们糟香月饼推出的元年。糟香月饼就是糟香鲜肉月饼,我们只是把邵万生糟醉的非遗特色工艺和消费者喜欢的鲜肉月饼相结合,把邵万生‘万物皆可糟’的理念不断推陈出新,最终我们觉得消费者的认可度是非常重要的。”

人生的第一只鲜肉月饼

作为建筑师和资深美食研究者,俞挺人生当中的第一只鲜肉月饼是在四川路上:“当时我大概六七岁,我记得那是小月饼,半个拇指大,一口一个很过瘾。”

作为老虹口,资深广告人、跨界人士李波说:“人生中的第一口鲜肉月饼毫无疑问是在四川路上吃的。”

市民盲测鲜肉月饼(马溜溜 拍摄)

资深影评人、电影《爱情神话》沪语指导钱小昆人生当中第一只鲜肉月饼是淮海路长春食品商店买的,当时他才五岁:

“(第一只鲜肉月饼)大概是上世纪80年代初买的。但最好吃的鲜肉月饼是南京东路泰康食品公司柜台买的,当时大学刚毕业,店员阿姨问我读初几,她说:“小胖子,阿姨给你挑只大的(鲜肉月饼)。”

市民黛拉吃的第一个鲜肉月饼也是长春食品商店的鲜肉月饼:“因为我小时候住在奶奶家,就在长春食品店隔壁弄堂里。”

市民采购的部分鲜肉月饼

市民路明有印象的鲜肉月饼是小时候父亲从单位食堂带回来的:“他不舍得吃,完整的用纸包好带回家。那时候我还没上小学,不知如何形容鲜肉月饼有多好吃,但是那时候吃到肉是一种幸福,一般家里一周才买一次肉,所以即便鲜肉月饼是冷的,也是一种无法形容的美味。”

市民陆琰说:“我觉得最好吃的鲜肉月饼是2019年去市中心时,在泰康门口排了半小时买的现烤鲜肉月饼,惊为天人,有汁水爆浆啊 !”

申城一百多年前就有鲜肉月饼

作为海派文献研究专业人士,闵行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孙莺近日查阅到,1915年7月21日上海的《时报》,就刊有肉月饼的广告,当时还有咸月饼研究会。

1915年7月21日上海的《时报》,刊有肉月饼的广告

籍贯宁波的孙莺喜食豆沙月饼,对于朋友送的鲜肉月饼,她一般都是婉言谢绝。孙莺曾经编写《海上食事》一书,这本书里收录了近十篇谈月饼的文章,孙莺告诉记者:

鲜肉月饼属于苏式月饼中的咸馅,考究的做法是将鲜肉剔尽筋膜,精瘦肉各半,斩成肉泥,和以调料,使之咸淡得中,外包酥制薄衣,入炉烘之。鲜肉月饼要在刚出炉的时候趁热吃,有汁而鲜,皮酥味腴。如果冷吃,则肉汁浸入酥皮,鲜味散尽。

市民在切鲜肉月饼评测(马溜溜 拍摄)

有市民朋友认为,鲜肉月饼是上海人的中秋执念。对于上海人为何如此钟爱鲜肉月饼,孙莺个人认为:

都说上海人喜欢吃鲜肉月饼,这也只能说是一部分上海人的嗜好。上海历史上曾是移民城市,五方杂处,众口难调。就像咸豆浆和甜豆浆、咸粽子和甜粽子之争一样,相信也有不少人喜欢广式月饼的,否则杏花楼、冠生园怎么能在上海占据了半壁江山。对于嗜甜的宁波人来说,广式的玫瑰豆沙月饼和陈皮豆沙月饼才是真正的月饼。走亲访友,礼尚往来,只有广式月饼才拿得出手,也只有广式月饼才能上台面。至于鲜肉月饼嘛,这种就是当点心吃的。就我个人而言,吃鲜肉月饼还不如吃王家沙的蟹壳黄。

各位市民朋友,侬欢喜吃鲜肉月饼伐?侬一般会选哪家的鲜肉月饼?欢迎在评论当中留言,与我们一道分享。

选稿:费一妍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