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百年“新”校出新意 启智明理伴成长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2024-09-13 09:18:00

中秋假日期间,原定9月17日、18日出版的《松江报》休刊。

松江区九里亭街道九杜路100号,有一所百年“新”校。说它有百年历史,因其前身为贡生柴望创办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的启民小学。说它是新校,去年6月其刚更名为松江区九里亭外国语实验学校,如今是九里亭乃至九亭地区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

近年来,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均衡教育的美好期盼,一座座高品质新校在松江这片教育热土上拔地而起。如此背景下,老校如何办出新意、凸显生机,赋能学生全面成长?九里亭外国语实验学校在驭变求新中赶考答卷。

学生说酷才是真的酷

今年9月开学季,校门口的侧柱上新挂了一块由学生书写的校牌。挂牌仪式上,校牌书写者、该校五(8)班学生庙睿自豪地说:“校名我来写,校园我来建设,课程我来选,这样的学校真的好酷呀!”

“学生说酷才是真的酷。”九里亭外国语实验学校校长王本运介绍,学校校门正上方的校名由上海美协副主席、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长陈翔亲笔题写,去年学校升级更名后就挂上去了。既然有校名,为何还要再挂一块牌呢?“教育很多时候是需要‘多此一举’的。”王本运解释说,“别看只是一块小小的校牌,它承载的是学校对学生主人翁地位的重视,凝聚起的是学生对学校如家般的认可度和归属感。”

今年暑假,学校首次推出“我为学校写校名”活动,面向全校学生征集了66份校名书法作品。经专家评审择优推选和网络投票选择,庙睿的作品以10258票遥遥领先,最终成功入选。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活动的“完结篇”。据悉,邀请学生为学校书写校名的活动还将继续。“活动每年组织一次,牌子每年更新一次,让更多的孩子体会到题写校名的荣誉感。”王本运说。

校园处处是新风景

提及学校发展的瓶颈和局限,王本运并不避讳。他说,碍于校园空间局促、既有建筑老旧等客观条件,比起那些新建的现代化校园,老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上确实存在局限。“但历经百年风雨洗礼、沉淀形成的‘老校气质’也是一笔宝贵财富。倘若有些创新的想法,做些创新的尝试,老校也能成为‘香饽饽’。”这样的想法在九里亭外国语实验学校近200名教师队伍中基本成了共识。

漫步校园,教学楼拐角处、连廊空旷处巧设“转角遇到书”“亭蕾留声墙”“有声亭蕾书苑”等书香空间。教学楼底层还辟出了科技感满满的智慧运动区。就连校园围墙也成了教育的场所。学校美术教师陈思思告诉记者,去年,学校结合校园吉祥物设计,推出了“校园围墙我来画”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在校园围墙上涂鸦创作,还设计了一大堆“吉祥物周边”。今年开学,由学生参与设计的吉祥物“启明星”形象盲盒也正式在各班“发行”。

“在校园的角角落落,总有一本‘书’等着孩子们去开启,它或许是一本经典名著,也或许是一项充满趣味的运动,甚至可能是课间休息凝神发呆时脑子里突然蹦出的灵感。”在四(5)班班主任王萍萍看来,比起试卷上的分数,“爱读书,会运动,懂生活”的孩子更让老师感到欣喜。上学期,她班里的学生干了件“大事”——孩子们自己创作、策划、编撰了一本诗集,名曰《亭韵》。她在诗集前言里写道:“希望你们继续用诗意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用诗意的语言去描绘心中的世界。愿你们的诗歌像翅膀一样,带着你们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校长力推开门办教育

更广阔的天地在哪里?“教师要站稳讲台,也要勇于眺望远方,校园外其实处处都是教育的广阔天地。”王本运说,当一所学校具备“开门办教育”的勇气,那它已经走在敢于创新的道路上了。

该校七年级学生浩阳的妈妈刘女士是学校家委会的成员。提起“家门口”的学校,她首先想到的是“开放”。从校长室的门随时面向家长开放,到邀请爸爸进课堂,组建“酷爸团”,有效的家校沟通成为助力孩子成长的桥梁。“我们找校长和老师,不仅聊孩子的教育,也为学校管理提意见。”刘女士举例说,这学期订购校服,家长直接通过小程序下单,还没开学新校服就已经快递到家了。而类似的不少管理上的改变,都是家校商定的结果。

作为上海市首批少先队幸福实验校,九里亭外国语实验学校还为学生打开通往社会的大门,充分挖掘在地资源、用活实践基地,创设了一系列特色实践活动课程。九里亭街道九里工坊创意园区便是学校开展少先队实践活动的大本营。去年6月,一场主题为“开辟活动新天地九里工坊画幸福”的少先队工作创新分享会就在九里工坊开展,来自全国各地100余名少先队骨干辅导员,点赞东道主学校善用新思维开展少先队工作。


附件: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