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没想到,上海竟然有这么多座古塔
上海黄浦2024-09-10 17:15:48

最近,上海博物馆(东馆)新展“宝塔乾坤:上海圆应塔遗珍展”正式亮相,给了很多市民游客了解上海这座城市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机会。你知道吗,上海现存古塔13座,它们是上海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市文化旅游局的介绍开启一场上海古塔之旅,品味悠悠岁月背后的故事。详见↓

圆应塔(西林塔)

矗立于松江老城中的圆应塔,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因位于西林禅寺内,故又称西林塔。

作为上海市现存最高的古塔,圆应塔已成为松江府城的象征之一。它也是上海清理发现文物最多的古塔,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

兴圣教寺塔(方塔)

兴圣教寺塔,又名方塔,位于松江方塔园的中心,建于北宋熙宁、元祐年间(1068-1093),距今900多年,因该塔建在兴圣教寺中而得名。其塔身袭唐代砖塔形制成四方形,故俗称为“方塔”。

方塔是我国佛塔修缮中完整保留宋代斗拱最多的古塔之一。方塔木构件尚存古代斗拱177朵,其中以宋代斗拱最多,占63%。

李塔

李塔是松江年代最久远的塔,位于松江李塔汇镇(今石湖荡镇)。在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的小镇中,这座七层宝塔闹中取静,古朴典雅。塔高30多米,七级四面,砖木结构,内有木梯可以拾级而上。

护珠塔

护珠塔,俗称“天马山斜塔”,坐落于天马山中峰之右,始建于宋代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呈八角形,砖木结构,塔高七层,约18.8米。其斜度远远超过了意大利比萨斜塔。

秀道者塔

位于西佘山东麓的秀道者塔又名月影塔,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高约29米,为七层楼阁式塔,平面呈八边形,是典型的中国古代砖木古塔。

泖塔

泖塔始建于唐乾符年间,距今有1150年的历史,是上海地区早期佛教建筑的重要实物遗存。

1997年,泖塔被国际航标协会宣布为“世界航标遗产”,并列入世界历史文物灯塔名册。

万寿塔

位于青浦青溪园内的万寿塔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塔为方形,七级四面,砖木结构,为上海地区塔龄最小的一座古塔。

如今,万寿塔临水矗立,塔下青溪园内,亭台楼阁,曲径通幽,清风拂面而过,是典型江南园林隽永韵味。

青龙塔

青龙塔,位于青浦区白鹤镇青龙村,是上海最古老港口——青龙镇遗存的地面建筑物,是研究上海古代史、古建筑的宝贵资料。

华严塔

华严塔坐落在金山区亭林镇松隐寺内。寺建于1352年,塔修于1380-1384年。塔为方形七层,砖木结构,承唐代风格。

法华塔

法华塔,又名金沙塔,坐落于嘉定古城中心登龙桥(州桥)南堍。

法华塔建成十年后,嘉定才正式建县,县城就以此塔为中心建设,延伸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而法华塔便是嘉定古城的最高点和最中心。

南翔寺砖塔(两座)

南翔寺砖塔,高11米,八面七层攒尖顶,楼阁式仿木结构,灰砖砌筑。为南翔寺故址仅存的建筑,始建于五代至北宋初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清乾隆年间的一场大火,使得南翔寺成为废墟,只有这两座砖塔“巍然双峙”,砖塔劫后余生,尽管外貌已经残损,但落日余晖之下,仍可媲美杭州西湖“雷峰夕照”,成为南翔寺故址仅存的风景。

龙华塔

龙华塔是上海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宋代楼阁式塔,明人冯迁称赞其为“千年飞塔”,更有沪上“宝塔之冠”的美誉。

塔为砖木结构,七层八面,每层飞檐高翘,角挂风铃,姿态雄奇,造型美观,玲珑剔透。

选稿:许文杰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