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美军列装新一代电子战飞机
中国国防报2024-09-09 14:13:23

  8月28日,美空军首架EA-37B电子战飞机准备参加飞行训练

为强化在电磁领域的作战优势,美军不断引进更新各型电子战装备。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9月2日报道,美空军已在位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戴维斯—蒙森空军基地,接装首架EA-37B电子战飞机,并开始进行机组人员培训。这被外界视为美军为“大国竞争”时代量身打造的所谓新利器,未来如何发展,值得持续关注。

  加快更新换代

EA-37B电子战飞机源自美空军EC-X项目计划,旨在开发一种新型电子战飞机,以取代美空军现役EC-130H“罗盘呼叫”电子战飞机。EC-130H于1981年首飞,1982年开始交付,1983年具备初始作战能力。美空军共接收14架该型机,主要装备第55电子战大队。该型机曾参加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军事行动,成为美军在近些年局部战争中连续部署时间最长的机型之一。

不过,EC-130H电子战飞机已超负荷运行多年,机体损耗老化严重。此外,这款已服役40余年的电子战飞机,虽在精准度和网络作战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升级,但总体性能逐渐落后,改进空间十分有限。为此,美空军从2020年1月起逐步退役该型机,截至2023财年结束,仅剩6架飞机在服役,出勤率为33%。

为确保电子作战优势,早在2015年,美空军就开始向诸多世界知名飞机制造商征集论证方案,希望将小型公务机改装为新一代电子战飞机。2017年,美军正式公开EC-X项目计划并最终确定,由美国L3哈里斯公司担任主承包商,载机平台为该公司的“湾流”G550公务机改装型号;机载任务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集成工作,交由英国BAE系统公司负责。2021年10月,新机完成首飞。2023年9月,首机交付美空军进行测试。

  性能明显提升

报道称,美空军8月23日接收的首架EA-37B电子战飞机(编号19-5591),采用广域机载电磁攻击武器系统,是美军远程全频谱电磁对抗平台。美空军在新闻稿中表示,该飞机主要用于执行战区级电子战任务,负责对敌方指挥通信、雷达、作战数据链等系统实施远距离电子干扰、压制和欺骗,并配合预警机、电子侦察机等,对敌方实施信号侦察、通信干扰和防空压制。随着未来战场的不断演变,该型机预计将在多个领域发挥作用,包括网络空间作战、无人系统协同等。

EA-37B使用的核心电子战系统虽衍生自EC-130H,但相比后者,EA-37B的综合性能有明显提升。

采用新载机平台。EC-130H的载机平台,是装备四发涡桨发动机的C-130中型战术运输机,EA-37B的载机平台则是配备双发涡扇发动机、经过改造的“湾流”G550公务机,更加轻巧且提升了燃油经济性,飞行速度、巡航高度和航程等关键指标远超EC-130H。由于载机机体尺寸更小,运营成本减少了50%。

依托民用机供应链。相比C-130军用运输机平台,“湾流”G550作为一款高端公务机,执行任务时可提供安静舒适的舱内作业环境,且其民用机外形还具有一定“欺骗性”,可降低对方雷达识别准确度,增加查证难度。载机平台的备件更换与维修保养也可依托民用机供应链,提升了全寿命周期内机队运营与保障的稳定性、便捷性和经济性。

便于未来技术升级。EA-37B上的任务设备有约70%是从EC-130H上移装或改装而来,最主要的是“罗盘呼叫”系统。不过,由于采用新的“模块化开放式系统架构”,EA-37B能在对硬件配置不作重大调整的情况下快速集成诸多新技术,有助于降低升级成本。

  发展仍存变数

美空军计划采购10架EA-37B电子战飞机,交付第55电子战大队下辖的第43电子战中队。第二架计划于今年年底前交付。首批5架均将使用“基线3”配置,后续机将使用新开发的“基线4”配置。“基线4”配置的核心是开放式可重构动态架构,同时引入了新的低频干扰系统。这反映出,近年来美军正加紧推动电磁频谱力量建设。

不过,EA-37B电子战飞机能否尽快满足美军需求,依然存疑。美军对该机的定位,直接反映在对其命名的更改上。与EC-X这一项目计划名称相对应,该机原名为EC-37B(由运输机改造而来的飞机通常以“EC”为开头命名),2023年正式更名为EA-37B(基于攻击机改造的飞机通常以“EA”为开头命名)。从EC到EA名号的转变,意味着该机不再仅仅是一个干扰平台,而是一个能执行更广泛电子战任务的攻击性武器系统,能充任电磁频谱作战中的“多面手”。

目前看来,正是较高的期望值,拖慢了该型机的交付速度。按照美军要求,EA-37B首机原计划在2023年进行部署,并形成初始作战能力。美空军在2021财年采购的直接使用“基线4”配置的第6架EC-37B电子战飞机,原定于2026年进行部署。在首架飞机部署已滞后约1年的情况下,后续如何发展,仍有待观察。(王大宁)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