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中瑞艺术家共同展现声音与自然的和谐共鸣——《大地之声》艺术现场活动在斯德哥尔摩成功举办
新民网2024-09-06 19:09:00

2024年9月4日下午,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一场独特的艺术盛宴——中瑞艺术家共同参与《大地之声》城市公共艺术创作。这是来自中国上海的城市景观设计师、艺术家钟律及其团队策划主导的项目,以其创新的声音艺术形式,探索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主题,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目光。

钟律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院专业总工程师钟律首先介绍了《大地之声》公共艺术作品。作品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武胜路绿地,是黄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城市更新项目的一部分,旨在通过艺术的力量为公共空间注入新的活力。将互联网数字技术实现声音艺术的传递形式,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能性。钟律提到:“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作品,让观众感受到大地的呼吸,聆听上海与斯德哥尔摩两地自然界的声音,让“公园城市”对话“森林王国”,从而唤起人们对全球环境保护的意识。”钟律还在展览现场对她创作的关于中国节气的《自然之诗》系列24幅作品进行了深入的赏析,带领观众领略了春夏秋冬变换的美妙与艺术家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

上海民生艺术基金会副秘书长顾佳女士作为“大地之声”作品的组织方之一,不仅推动了艺术与自然的对话,也强调了基金会和美术馆在自然艺术教育中的使命。顾佳女士表示:“民生美术馆致力于通过艺术项目,提升公众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尊重,我们相信艺术教育是连接人与自然的重要桥梁。”现场邀请了郭健康、李政钟、冯琤敏、龙慧等多位参与作品创作的上海专家团队通过视频发言,分别从科普教育、数字艺术、空间工艺、传媒视角分享了“大地之声”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和背后的思考。

声音装置

在声音与艺术表演环节,瑞典艺术家Roman Gens和Maria Nordso Lundberg带来了充满瑞典风格的空灵之声,他们的表演仿佛将观众带入了一个静谧而深远的北欧森林,那里充满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他们的声音表演,如同天籁之音,纯净而深邃,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洗涤。旅瑞雕塑艺术家张时飞的即兴造型艺术创作,与声音表演相得益彰,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的双重盛宴。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艺术家李磊先生作为中国抽象艺术的代表性艺术家,他的作品和理念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在艺术现场中,李磊先生带来的12幅《四季》水彩作品,创作中有着他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表达,更是以其独特的诗性表达和音乐性,激发了观众的欣赏与共鸣。

艺术现场中,观众们通过聆听来自瑞典和上海的声音,观赏绘画与雕塑艺术,在李磊先生的艺术导读启发下,激发了对自然和环保的艺术创想,并在既有的作品上进行二次创作,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体验了来自中瑞两国自然和城市声音的盛宴。这些声音包括鸟鸣、风声、水声等自然元素,以及城市的喧嚣和人们的对话,共同构成了一幅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图景。制作人高剑平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艺术的形式,让更多人关注到城市的声音,从而思考我们与城市的关系。

罗梅雨(瑞典)声音作品表演

影像艺术家魏学超则用他的镜头记录下了艺术现场的美好的瞬间,整个视频影像将作为艺术项目的文献记载。

《大地之声》艺术分享会由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精心策划并成功展示,不仅为当地观众带来了艺术的享受,也为全球艺术交流搭建了桥梁,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共鸣。我们期待《大地之声》能够继续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让更多人体验到声音艺术的魅力。

艺术现场活动,使(大地之声)公共艺术作品,成为多媒体、雕塑、绘画、声音艺术与装置多维度的综合作品,即立体多元的解读了大地母体孕育生机的多种艺术可能,又可独立呈现各自的艺术表达。这种跨界的融合,不仅是中瑞艺术交流的生动案例,更是两国在可持续和环保方面的艺术共识。据了解,(大地之声)艺术现场的创作成果,还将有机会在上海展出,将交流进一步推向深入融合,并在互鉴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李磊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大地之声”活动的演讲

尊敬的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领导,尊敬的各位参加艺术活动的艺术家、各位来宾:

我非常荣幸地参加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的活动,并在这里介绍我的作品。

非常高兴来到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来到这里就像回到了家。

我来自中国美丽的海边城市上海。我是一名艺术家和诗人,也是大学的教授和美术馆馆长,今天我带了几本画册来,里面有画、有诗、有雕塑、装置和陶瓷,等会大家可以看看。

我搞艺术不拘泥于特定的方法和材料,因为任何艺术都是把人思想和感情投射到物资材料中去,材料不重要,重要的是思想和情感,最重要的是人的本身。

我的抽象画与西方的抽象画有很大的不同。我喜欢用中国诗句来命名我的作品,我的抽象图像里面有很强的文学性和音乐性,也可以叫诗性。诗性贯穿了我整个艺术创作的历程,也正是这种诗性赋予了我作品鲜明的中国特色。

这次我带给大家的这组抽象画《倾听大地的声音》画的是什么呢?是树影折光;是山河大地;是四季万象;是宇宙浩瀚。更是心灵对大地的呼唤;是思想与思想的交融。可以说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

800多年前中国南宋时期有一位禅师,他写了四句诗:“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他讲的是世界的现象多种多样,但本质只有一个,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世界,我们的心灵是想通的。你看,这是多大的气派。

我来到斯德哥尔摩,看到了美丽祥和的城市,接触了热情友好的人们,我们的面容各不相同,但我们的心是想通的。我们彼此尊重、相互赞赏。

希望我们这次聚会能合作出一些有趣的作品,我会把这些作品带回中国,带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艺术展览上展出。我们这是真正的文明互鉴,艺术共创。

谢谢!

李磊《倾听大地的声音》水彩画

李磊《倾听大地的声音》水彩画

李磊《倾听大地的声音》水彩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