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纪录片《老杨和他的南东块》登陆院线:黄河路上的抗癌故事,绝境中绽放的生命繁花
东方网·城市导报2024-09-05 11:22:38

本报讯 (记者 卞英豪) 9月1日,纪录片《老杨和他的南东块》正式上映。据悉,《老杨和他的南东块》正在上海艺术电影联盟合作的10家影院上映。这个关于黄河路上抗癌志愿者的催泪故事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最接近死亡的志愿者”

今年71岁的杨新华是一名癌症病人。2011年,老杨进行了胃癌手术。经历了肉体和内心的双重煎熬,退伍军人老杨凭借着强大的意志力,逃离了病魔肆虐的魔爪。

而这之后,癌症病人“老杨”走上了另一条与癌症斗争的道路。康复过程中,老杨参与了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此后还担任了黄浦区南京东路块的块长。在没有任何报酬、没有任何资金的情况下,他与癌症患者一起从事公益活动,延长了癌症患者的生命,延续着癌症患者的尊严。

而这一群活跃在黄河路附近的志愿者,由于身患不同的癌症,也被称之为“最接近死亡的志愿者”。在人民公园,距离人们熟识的“相亲角”不远处,老杨和他的南东块志愿者们有一块专属的角落。在这里,他们有时给病友量血压、测血糖,有时给病友们科普抗癌知识,有时也会邀请有不同才艺的病友一起参加活动。

在影片中,老杨和志愿者们在大年初一给住院治疗的陌生癌症患者拜年;他们为癌症病人举办金婚、银婚庆祝活动……这些“用爱发电”的工作困难重重,甚至还让老杨被告上法庭。但老杨却说:“不要问社会给了我们什么,而要问我们还能为社会做些什么。我们要感谢社会、感谢热心单位对我们这个群体的关爱和支持”。

11年来的坚持,也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了老杨的队伍中。其中就包括来自上海越剧院的樊婷婷和徐标新。近10年来,这两位国家一级演员坚持为这群癌症患者义务演出,分文不取的同时,还在每年的春节,去病友家中慰问和鼓劲。

在《老杨和南东块》的电影中,面对镜头,樊婷婷和徐标新表达了对老杨和志愿者们的肯定与感动,“我们从来没有把他们当病人看待,当他们欢笑着,鼓掌着,就像是一群多年不见的老友,总是能从他们身上看到温暖与阳光。”

黄河路、人民公园、越剧院……这一路有太多人因为老杨的坚持,与他一路同行。他说,对南东块的病友志愿者们来说,生老病死是必然的结局,但能够坚持乐观地活下去是他们始终的坚持,“人总会死,但要有尊严地活着。”

“离死亡越近,离世俗愈远”

在影片拍摄制作的七年时间里,导演郑跃、策划陈丽娜和他们的团队共同见证了一段生命的奇迹。

在老杨的带领下,他们用无私和大爱向陌生人伸出援手。“经常有人问我,你们真的是癌症病人吗?”影片中,一位癌症病人回忆道,她时常看到对方难以置信的眼神,在一张张洋溢着灿烂笑容的脸上,丝毫看不出癌细胞的存在。

“好的心态,正是对抗癌症的一剂良药。”影片的主人公老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影片记录了7年来病友们的点点滴滴。而在这过程中又有太多的伤感,镜头中的不少病友没有熬过复发这一道坎。但同时,他们也见证了生命的坚强,“这一张张鲜活的笑脸,一直都在给我们活下去的勇气。”

郑跃导演表示,对于老杨和他的南东块志愿者而言,他们是平凡也是特殊的。也许在生理上,他们最接近死亡,但在心理上,他们最懂得生命的可贵。如果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那就扩展生命的宽度,在死亡步步逼近的凝视中,他们真正有价值地活着。

“影片拍摄的时间很长。但我们也一直被这群癌症患者所感动着。”导演郑跃就曾感慨,拍摄他们最大的收获不是这部影片,而是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再次认知。

该纪录片上映后不久,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一位豆瓣网友留言称,生命教育是重中之重。我们活在文明社会的襁褓里,却刻意地去回避生命和传承。从老杨和他的朋友们身上,我们瞬间明白了一个道理,离死亡越近,离世俗愈远。推荐观看纪录电影《老杨和他的南东块》,看一看癌症患者对于生命的思考。

8月30日,电影首映前夕,影片主创团队共同做客@晏秋秋 视频号百姓直播间,包括拍摄对象杨新华,上海越剧院演员樊婷婷、徐标新,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会长王文平与病友们,以及纪录片策划、东方网记者陈丽娜等同晏秋秋一起为大家讲述黄河路上一曲生命的繁花。相关内容引发大量网友共鸣,直播点赞超过1400万人次。网友纷纷被这些“最接近死亡的志愿者”的故事所感动。

据悉,《老杨和他的南东块》已入围第十三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目前,这部电影正在上海艺术电影联盟合作的10家影院上映。观众可以在展映影院进行购票,也可以通过淘票票、猫眼电影等官方平台在线上购买观影票,现场感受这些在黄河路上绽放的生命之花。


选稿:魏丽君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