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新学期,徐汇区中小学全面推行“AB选餐” 部分试点课间点心
新民网2024-09-02 08:09:00

图说:今天清晨5点,市四中学的食堂师傅们已经开始了忙碌 冯海滨 摄

作为一名食堂经理,冯海滨在上海市第四中学已经工作多年。为了确保全校千余名师生能准时吃上热乎乎的午餐,通常,他习惯了带领厨房师傅们,每天早上5点半到岗。不过,从今天开始,所有人的到岗时间提早了半个小时。

在徐汇区实验小学,大厨师傅们同样多了任务。原本,孩子们吃完午饭,一切收拾妥当,一天的工作便迎来了收尾。现在,每天下午,食堂还要再忙一会——烧绿豆汤,烤面包,为了在课后服务开始之前,给孩子们加顿点心。

一间间更加忙碌的食堂、一份份“花样经”更透的菜单,背后是徐汇区在全区中小学推出的一项新的举措。从本学期开始,为了让学生们吃得更加安全、营养、健康,徐汇区在全区中小学中全面推行学生营养午餐“AB选餐”制,并在徐汇区实验小学等6所学校试点推出“课间点心”。

AB选餐:每餐至少提供两个套餐备选

徐汇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共有76所中小学校参与AB选餐制,参与率近九成,未参与学校均为已实现自助或者自选模式的学校,覆盖近十万名中小学生。根据全区统一要求,本学期作为“AB选餐”试行的第一学期,学生营养午餐餐标不作调整,不增加家庭额外的经济负担。学校应根据学生的营养素需要量和国家膳食指南要求来制定学生营养午餐的营养菜谱,保证每餐至少可提供二种套餐类别供选择。一周营养菜谱做到每天菜品不重样,食物种类每周至少25种,且AB制套餐应搭配一种以上不同主荤菜品。提前一周,学校向学生和家长公示学生营养午餐带量菜谱,家长和学生一起在徐汇“汇治理”小程序的“汇选餐”板块选定下周午餐。



图说:每名学生提前选定一周菜单 采访对象供图

“你看,原来我们只要准备两个大荤,现在需要准备四个,品种多了,要做的准备工作自然就多了,我们还增加了两名厨工。”在冯海滨向记者出示的一张菜谱上,9月2日,该校A餐的主餐为红烧大排和水晶虾仁,B餐为蚝油牛肉片和香脆藕夹,两餐其余菜品为番茄炒蛋、炒时蔬、白菜肉圆粉丝汤;9月3日,A餐的主餐为椰香咖喱牛肉、酱烧鸭翅根,B餐为糖醋小排、酥香鱼饼。9月4日,A餐的主餐为脆皮鸡腿和黑椒猪柳,B餐为蜜汁叉烧和南乳鸭块。今天是开学第一天,食堂还为每名同学准备了一盒番茄汁,寓意着新学期红红火火。

冯海滨介绍,在拟定菜谱时,A餐和B餐基本考虑肉类、水产、禽类、海鲜类中分别选择,满足学生尤其是一些“过敏娃”对食物的不同偏好,吃得更安全。

而在冯海滨看来,除了选择增多,提升菜品口味同样重要。上学期末,他连续四天请后勤阿姨对泔水桶进行分类,结果发现,油炸食品剩余量很少,但是红烧口味的菜品剩得就多了。如何在营养和口味间寻找平衡?大厨动起脑筋。“比如,我们在咖喱里面加入椰浆,变成也想咖喱;巴沙鱼块既有糖醋的,也有椒盐的,更符合学生的口味。”冯海滨说。

8月25日前,徐汇区完成了统一开发的营养午餐选餐小程序的试运行工作,请同学们在网上选定开学第一周菜单。市四中学校长史晓燕告诉记者,没想到,老师接到了学生打来的“投诉电话”,有学生申请要更换菜单,原因是那是妈妈做的决定,自己想吃另一套。这令老师有些哭笑不得,史晓燕也想对家长说,学会放手,学会尊重,不妨就从每一件小事开始。

课间点心:6所学校开始试点

图说:徐汇区实验小学第一周课间点心菜单

“周一:牛角包、绿豆百合汤;周二:松软蛋糕、珍珠鲜果羹;周三:提子面包、西柚汁;周四:层层叠叠丹麦包、枸杞银耳羹;周五:岩烧卡仕达餐包、番茄汁。”开学前,看到这样一张“课间点心食谱”,徐汇区实验小学的不少家长觉得,心安了。在该校,全校1300多个孩子几乎全部参与到16:30的课后服务,部分孩子选择到17:30结束课后服务,少部分有需要的家庭则可以18时接孩子。一天课上下来,小肚子早就咕咕叫,饿着肚皮等放学,滋味总不好受。作为试点学校之一,从本学期开始,“课间点心”来了!下午上完课,孩子们可以先一起吃完点心,休息一会儿,“充满电”再参加课后服务。

参与本轮试点的还有汇师小学、高安路第一小学、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汾阳中学、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等其余5所学校。根据全区统一规定,点心可采取自制加工或配送等方式,有点心操作间的学校可自制点心或由中央厨房每日配送当日制作的点心到校,进行加工、包装。集中配送应选择独立包装点心。

徐实验小学校长焦轶萍介绍,8月中旬,学校召开了家委会,90%的家长选择了5元档,由为学校提供餐饮服务的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点心,采用干点和湿点组合的方式,由家长自行选择,每两周订一次餐,并根据学生实际到校情况,按天计费。绿豆汤、鲜果羹、银耳羹等湿点,都由食堂师傅们午餐后烹饪,大部分干点,也是“学校制造”。师傅们言语朴实:让孩子吃饱一点,好长身体。

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


选稿:朱雯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