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边学习边工作边交友边创业边旅居 上海漕泾数字游民国际村开村
东方网2024-09-01 10:40:57

8月31日,由原乡映客和金山区漕泾镇联手打造、共同开发的上海漕泾数字游民国际村正式开村,第一批数字游民正式入驻。在这里,数字游民们工作之余亦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自在,用数字技术打破地域界限,跨越传统生活与工作的边界,体验边学习、边工作、边交友、边创业、边旅游、边旅居的“六边形”理想生活。

上海漕泾数字游民国际村坐落于国家3A级景区漕泾郊野公园内,不仅是上海市首个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所在地水库村也是上海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达40%,70多个岛屿星罗棋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为数字游民提供一个理想的栖息之地和背靠城市的便利。

上海漕泾数字游民国际村简称DNC(“到农村”),其中DN代表Digital Nomad(数字游民),C则代表了四层含义,首先代表“China”(中国),彰显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和作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窗口的角色;“Caojing”(漕泾)、“Cool”(水库),表明了地理位置与地域特色,强调与地方文化的紧密联系;“Country”(乡村)体现了数字游民们来到乡村。

“数字游民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一种自由感和社区感。”来自英国的数字游民Nick是新加坡web3公司远程工作的工程师,从小就是一个游民,因为父母每隔几年就会搬到不同城市工作,在美国、英国和中国生活,整个学习和职业生涯中都保持着游民的生活方式,所以成为数字游民对Nick来说感觉很自然。 

新“数字游民”黄莹莹表示,打算体验全国各地的数字游民社区,给自己充电、修养和梳理,在数字游民社区中可以遇见来自各行各业背景的小伙伴们,可以近距离跟他们直接交流对话,高效且低成本地去了解自己所想去尝试的职业真实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这里的环境很美,水域和居民的空间都非常干净整洁,给工作带来很多的创作灵感。”数字游民唐宇对上海漕泾数字游民国际村赞不绝口。同样被漕泾镇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吸引的还有来自市区的朱明辉夫妇,2020年他们在沈家宅租下了一户农户房子20年,并进行了精心改造,也成为了他们接待朋友聚会的好地方,朱明辉夫妇也成为了漕泾镇水库村的“荣誉村民”。

在上海漕泾数字游民国际村首批游民入驻仪式上,朱明辉和村民代表共同为首批5位数字游民代表颁发徽章。为了更好地助力上海漕泾数字游民国际村的发展,漕泾镇还为中国数字游民产业开拓者、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导师檀林,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原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方炎,北京大学北创营总监崔朕颁发特约观察员聘书。

据了解,自上海漕泾数字游民国际村在全网络平台发布内测招募信息以来,收到超过200份的入驻申请。首批12位数字游民正式入村后将开启为期15天的共居共创理想生活。数字游民们在国际村完成自己本职的工作内容之外,还将体验丰富的社区活动,包括最美骑行路线一起乡村walk、数字游民共创分享、地方人文之旅探索、社区反馈与建议等。数字游民们将深入社区为老服务中心进行观察,与老人、工作者交流,让老年人感受到“老有所用”的价值意义。

目前,国际村的首期工程建设已顺利完成,为数字游民们提供了从住宿、餐饮到健身、娱乐的全方位生活配套服务。有乡村联排别墅民居、“在水一方”综合体、永强客栈等民宿酒店,提供统一物业的标准化服务;有鱼䲆鱻生态餐厅、在水一方水飨宴餐厅、为老服务中心以及正在规划中的食遇小四缘,提供丰富多样的小吃和餐食选择。

与此同时,国际村还散落着充满绿意与创意的十大最美工位,如长堰路的林下工位、尚品书院的荷塘工位、水库中心河的漂流船工位等。数字游民们可以在其中办公、学习、社交,还有划船、森林骑行、露营烧烤等丰富的娱乐设施。

此外,漕泾镇还联合中国电信加强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国际村范围内网络全覆盖,为数字游民提供一流优质的网络交互体验。接下来,将持续打造完善空间设施,满足数字游民对于体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策划并举办具有影响力的活动,深化社区凝聚力,持续建立和巩固国际村的品牌形象。

现场,中国数字游民产业开拓者檀林带来了主旨演讲——《数字游民:AI时代的超级个体崛起》,深刻剖析了数字游民在AI时代的角色与价值,描绘出AI时代的更多可能。

漕泾镇党委书记王咏梅代表上海漕泾数字游民国际村向全球数字游民发出邀请。她表示,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漕泾镇作为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乡村后花园和水上会客厅,将立足“两山”成果转化,充分利用金山、漕泾的资源优势,以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为契机,以青年友好型国际社区为目标,打造具有“乡村形、都市芯、文化魂、国际范”的中国首个全域全场景数字游民生活示范区、全球数字游民的重要枢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漕泾镇供图)

作者:黄丽春
选稿:潘子慧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