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已触天花板,圣元环保董事长:上市之初就已布局牛磺酸、氢能
时代周报2024-08-31 21:24:00

公司早在上市之初就开始布局未来产业,包括氢能和牛磺酸等新业务。

图片来源:图虫
图片来源:图虫

从垃圾焚烧发电,到布局新能源、大健康产业,圣元环保(300867.SZ)在下一盘怎样的大棋?

“公司早在上市之初就开始布局未来产业,包括氢能和牛磺酸等。”8月28日,圣元环保董事长朱煜煊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虽然这些领域近几年才开始兴起,但公司凭借前瞻性眼光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这种战略布局,无疑会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上半年,圣元环保总营业收入微降3.74%,但扣除PPP项目建造收入后,主营业务收入实现正增长;归母净利润约为1.02亿元,同比增长9.90%;扣非归母净利润约为1.11亿元,同比增长36.47%。

同时,资产规模持续扩大,总资产与净资产分别较上年度末增长3.21%和2.64%。公司垃圾焚烧业务毛利率高达45.07%,超越行业平均,若按行业惯例确认国补收入,毛利率更有望逼近50%。

业务布局方面,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绿色新能源与食品药品大健康产业并进,其中健康产业项目有望率先投产,贡献规模性收入。同时,公司紧跟氢能产业发展步伐,加大技术研发与商业化准备力度,为氢能产业的未来爆发蓄势待发。

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竞争加剧

资料显示,圣元环保成立于1997年10月,并于2020年8月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城镇固液废专业化处理,主要包括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生活污水处理,其中垃圾焚烧发电业务贡献业绩占比超过90%。

圣元环保是福建省垃圾焚烧发电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在深耕福建省内市场的同时,亦积极拓展布局国内市场如江苏、安徽、山东、甘肃

等省份,全国范围内已运营的垃圾焚烧发电厂13座,并协同进行餐厨垃圾、一般固废的处置,配套多个环卫一体化垃圾处理的收集、运输等。

近年来,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市场参与者日渐增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导致行业利润空间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目前,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步入成熟期,更加关注项目运营能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专业化程度要求高,电厂运营技术难度相对较高,需要企业积累大量的项目经验,运营中需考虑如何提高吨垃圾发电量、降低厂用电率、减少非停次数等,同时满足日益趋严的环保监管要求。”圣元环保在2024年半年报中指出。

2024年上半年,圣元环保的已运营垃圾焚烧发电厂累计接收垃圾进厂量298.49万吨,同比下降0.96%;累计发电量9.79亿度,同比下降4.4%;上网电量8.33亿度,同比下降4.88%。

朱煜煊认为,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已经触碰到了天花板,要进一步实现利润的增长,则依赖技术的提升来降低成本。“公司目前运营垃圾焚烧发电厂均采用当前先进的机械炉排炉中温中压及中温次高压发电技术。对比中温中压发电技术,如采用中温次高压技术项目垃圾吨发电量有明显的提升,从原中温中压的300多度可提升至500多度,提升幅度达到60%左右。”

但是,在朱煜煊看来,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快速发展周期基本已经过去,从增量市场转向了存量项目博弈,公司转型势在必行。

战略转型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随着新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逐步减少,存量项目的高效运营及降本增效已成重点,朱煜煊不仅要完成企业的战略转型,更要为公司寻找到“第二增长曲线”。

在采访中,朱煜煊表示,鉴于垃圾焚烧发电产业逐渐进入成熟期,产业技术成熟,公司主营业务当前重心在于存量项目的精细化运营和提质增效。“公司早在上市之初就开始布局未来产业,包括氢能和牛磺酸等新业务。”

近年来,牛磺酸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生理和药理活性的化合物,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其应用领域从传统的食品添加剂、医药、饲料及宠物食品,到新兴的保健食品和特殊用途饮料,牛磺酸的市场需求持续攀升。

根据贝哲斯咨询《牛磺酸市场研究报告》,预计到2028年,全球牛磺酸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3.73亿美元增长至5.34亿美元,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中,我国牛磺酸的生产和销售更是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作为牛磺酸的主要生产国,我国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还大量出口至欧美地区。

目前,圣元环保的“年产40000吨牛磺酸原料项目”采用最先进的环氧乙烷法,投产后将稳居全球产能第二的位置,这无疑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去牛磺酸之外,圣元环保从垃圾发电主业出发,创新升级至垃圾制绿氢领域,并成功建设了7座光伏电站,探索光伏发电与垃圾制氢相结合的绿色制氢新模式。其中,垃圾热解气化制绿氢技术采用“烘焙+气化”先进工艺,实现了污泥、园林垃圾、生活垃圾等的高效转化,过程中近零排放、无污染,为绿氢供应开辟了新途径。该技术已被纳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标志着公司在绿氢制取领域迈出了坚实步伐。

在固态储氢领域,圣元环保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果。自主研发的TiFe系储氢合金不仅攻克了活化难题,还实现了高达1.8wt%的储氢量,居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公司开发的低压、高密度、高安全固态储氢装备,覆盖克级至百公斤级应用,安全性能、储氢性能和循环性能均属国内一流,为氢能储运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

圣元环保将氢能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成功开发出氢能两轮电动车、氢能观光车、氢能叉车等多款氢能应用车辆,并计划进一步拓展至城市垃圾清扫车、运输车及工程车辆等领域。此外,垃圾制氢项目和固态储氢静态增压技术在厦门市的同安区和翔安区进行示范应用,标志着公司在氢能产业的商业化进程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或许过几年,圣元环保就要变成‘圣元药业’或者‘圣元氢能’了。”朱煜煊如是说。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