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夜览·享读|友情长达60余年,这对文坛“姐弟”是彼此的人生知己
上海徐汇2024-08-27 14:20:36

友情这个东西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的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巴金

友情是巴金生命中的“明灯”,巴金有很多朋友,也有说不完的友情故事。徐汇区图书馆(徐汇区土山湾博物馆)联合巴金故居,共同策划推出纪念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主题活动“巴金书房”,第二期隆重推出“巴金的朋友圈”,目前正在徐家汇书院二楼“文脉”光盒空间展出。让我们一起走进徐家汇书院的“巴金书房”,走近“巴金的朋友圈”,寻访照亮巴金的盏盏明灯吧。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生于1900年的冰心,比巴金年长四岁。这两位在各自领域里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代表人物,彼此间的深厚友情长达60余年,成为文坛的一段佳话。在巴金心目中,冰心永远是最亲爱的大姐;冰心则称他“巴金老弟”。

巴金最初是从阅读中认识冰心的,他不止一次地称自己很早就是冰心的读者,青少年时期对冰心十分喜欢和敬慕,自己的思想和创作也受到过冰心的影响。1921年,当冰心的小说《超人》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之后,身在四川成都的学生李尧棠(巴金)就读到了这篇小说。1922年夏,巴金在老家的园子里听着蝉声,读着冰心刚出版的《繁星》,沉浸在那些富有哲理的、纯真的诗句中。冰心的作品给他们这些孤寂的孩子带去不少温暖和安慰:“我们知道了爱星、爱海,而且我们从那些亲切而美丽的语句里重温了我们永久失去了的母爱。”

但二人首次会晤却是十多年以后了。1933年,巴金与郑振铎、章靳以等一起创办《文学季刊》,在北平小住。为了给刊物组稿,这年冬天,巴金在章靳以的陪同下去拜访冰心。冰心待人坦率、亲切而温和,因为年长几岁,所以把巴金他们当做弟弟一样看待。那时冰心已经读过巴金的一些作品,从中感受到了这位年轻作家的悲愤和激情。

抗战期间,巴金和冰心在重庆再次相见。1940年12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举行茶会欢迎近期先后从外地到渝的会员,这其中就有冰心、巴金,还有茅盾、徐迟等人。当时冰心生活比较困难,巴金主动为她编辑出版了《冰心著作集》,让她拿点稿费。从那时起,巴金与冰心的来往便多了,两人从此成为患难中的朋友。

20世纪80年代,他们之间的友谊进一步深化和升华,成为人生难得的知己。1980年4月,巴金和冰心一起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去访问日本。有天晚上,代表团没安排活动,两位行动不便的老人便坐在客厅里聊天,他们天南地北一直聊到午夜,在冰心的催促下,巴金才去休息。这是二人相识以来从未有过的一次开怀畅谈,两位老友的心更加贴近了,回国以后都非常怀念那段愉快的时光。

之后,巴金呼吁建造中国现代文学馆。冰心积极响应,并将自己一生收藏的最珍贵的字画捐献了出来。中国现代文学馆开馆,主办方想留巴金吃饭,但是他执意马上直赴冰心家。

同样,冰心的事也就是巴金的事。冰心研究会成立的时候,对外宣称不再兼任一切荣誉和名誉职务的巴金却破例,欣然担任冰心研究会会长一职,并对冰心文学馆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

1985年3、4月份,巴金两次到中央民族学院教师宿舍楼看望病中的冰心大姐。3月23日刚到北京,他第一个电话就打给冰心。3月26日出席完文学馆挂牌仪式,巴金即与夏衍来到冰心寓所,与她分享开馆盛况、畅谈文学馆前景。因为心里惦念病中的冰心,4月5日巴金再次去探望,不料这却成了“姐弟俩”最后一次见面。

此后巴金与冰心只能通过写信、打电话或托人捎物,互致问候和传递音讯了。晚年的巴金是孤独的,他渴望读者的理解,渴望心灵的沟通和抚慰,而冰心情真意切的信函是巴金最大的安慰。他们之间那种尽管天各一方不能够见面但彼此牵挂的绵绵真情,令人无比动容。

冰心曾在巴金画像旁题写赠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巴金则题:“冰心大姐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面的道路,她比我更乐观。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

巴金曾给冰心写信说:“你的友情是最好的药物,想到它,我就有巨大的勇气。我有你这样一位大姐,是我的幸运。”冰心则回复:“你有着我的全部友情。”

1997年,冰心和巴金最后一次通信。冰心的信只有短短两句:“我想念你——多保重。”而巴金的回信同样很短:“冰心大姊:我也很想念您!”

阅读是最好的纪念

冰心的笔名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她总在用诗意如水的笔触、清新隽永的文字、真挚深沉的情感,写童心,写人生,用自己对生活的满腔热爱,创作了大量深受读者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品,被称为中国最富诗性的散文大家、中国儿童文学奠基人。

“‘家’是什么,我不知道;但烦闷——忧愁,都在此中融化消灭。”

“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星星——只能白了青年人的发,不能灰了青年人的心。”

巴金希冀:“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再读冰心,再次感悟那文字间蕴藏的汩汩春水和点点繁星,愿这些温暖与美好给予你我无尽的希望与力量。

巴金“荐”书

《繁星·春水》

作者:

冰心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

9787100113946

《繁星·春水》是冰心早期的两部诗集。这些诗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冰心深受泰戈尔“泛爱论”的影响,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爱的赞歌,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作为《繁星》的姐妹篇,《春水》依然以歌颂亲情、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为主题。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每个人都要懂得珍惜;童心是纯真的、无价的,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大自然是美好的,也是残酷的,每个人都要学会与它和谐共生。

《寄小读者》

作者:

冰心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50032538

《寄小读者》是冰心在1923年7月至1926年8月写给小读者的通讯,共29篇。主要是关于冰心从中国到美国、在美国留学期间和从美国返回中国的游记,在这一叙述过程中,嵌套着在日本神户、横滨和东京的游记,无论是对日本见闻的表述,还是对美国生活的记录,都是一个初次游历海外的青年中国人的异域体验。作者用真挚诚恳、缱绻悱恻的文字纵情地描述了异国之旅的见闻和感想,述说了对往事的追忆和遥想;也抒发了病中的感受,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祖国的热爱。


选稿:常善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