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与季札,作一场跨越2500多年的直播
东方网2024-08-25 12:13:02

甲辰年七月廿二,走进常州舜山小镇季子书院。说是书院,倒不如说是南儒文化典藏小筑,其采用中式园林的布局方式,通过水流串联将藏书阁、季子礼乐堂、季子与吴文化研究基地、青草堂展馆、美术馆等建筑融汇一体。这与我曾供职的国防大学政治学院4异曲同工之妙,引淀浦之水,成三面环水之势,有涵洞贯通,活水流入院中之域,天鹅游,菏花生,万物长,充分彰显江南文化之韵,有全军最美军营之誉。而季子书院,从里到外,无不透着解构山水之境、典藏大儒之韵。上善若水,不过如斯!

我突发奇想,何不就在今天,我们穿越时空,邀约2500多年前的季扎,作一场视频直播,岂不快哉!

首先声明,作为一名受党培养教育多年的新闻从业者,我会严守政治纪律,特别尊重季老,坚决做到“6不”,即思想上不居高临下,心理上不偷窥隐私,嘴角上不表现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叙事上不煽情,遣词上不说排比句,形式上不定义开播前的宣传片为“暖场片”,如有违反,请以“一坨巨大的……”怼我。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徜徉在南儒文化典藏海洋,我的思绪慢慢升腾,划破时空,开启了与季札的网络直播。以下为文字实录,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同意。如有雷同,将就将就!

一、开场

主播:各位网朋络友,大家好!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有着“南方第一圣人”之称的季札先生来到我们的直播间。老生于公元前576年农历4月18日,生活在约 2500 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姬姓,名札,又称公子札、延陵季子,吴王寿梦的第四子,是吴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文艺评论家和儒学大师。季札的品德高尚,远见卓识,与孔子并称“南季北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与季札先生进行一场深度对话,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及儒家思想、吴文化的传播历程。季札先生,欢迎您!

季札:诸位安好,今日能与大家交流,实乃吾之荣幸。

二、关于儒家思想传播

主播:季札先生,您在春秋末期被尊为儒家第一先知,对华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您能谈谈当时是如何提倡礼乐、宣扬儒家思想的吗?

季札:吾以为,礼乐乃治国之本,可正人心、明人伦。吾广交贤士,与众人论道,传播儒家之仁义礼智信,冀望能提升江南地区之文化水平。

主播:您的努力确实为江南地区的文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那在您看来,儒家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哪些具体的影响呢?

季札:儒家思想使人知礼义廉耻,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如此,社会方能安定和谐。这也是吴文化之内在。

三、外交活动中的智慧

主播:季札先生,您的外交活动也非常活跃,周游列国,与各国贤人智者展开交往。能给我们讲讲在鲁国请观周乐的经历吗?

季札:在鲁国,吾观周乐,深感其博大精深。诗乐之中,蕴含着先王之德、治国之道。吾对诗乐之分析,乃出于对礼乐文化之尊崇。

主播:还有在齐国劝晏婴交出封邑官职以免祸,在郑国告诫子产以礼治国,在卫国称赞卫国君子很多,国家没有忧患,在晋国预言晋国政权将落入韩、赵、魏三家之手。这些预言都非常精准,您是如何做出这些判断的呢?

季札:吾观各国之政治、人情,察其兴衰之兆。齐国晏婴,功高震主,若不隐退,必有祸端。郑国子产,有贤德之才,以礼治国,可保国家昌盛。卫国君子众多,上下一心,故无忧患。晋国六卿争权,韩、赵、魏三家势强,必有取而代之之势。

四、品德高尚引领社会

主播:季札先生,您的品德高尚,讲究信义和友情。能给我们讲讲您出使晋国途中经过徐国,挂剑于徐君墓前的故事吗?

季札:吾当时看出徐君爱吾佩剑,然出使晋国需带佩剑,故未立即相送。后徐君去世,吾岂能失信,遂挂剑于其墓前,以示承诺。

主播:您的让国故事也一直被后人传颂。吴王寿梦有意传位给您,您却坚决辞让,这是为什么呢?

季札:吾兄诸樊等皆有贤德之才,吾不愿为王位而坏兄弟之情。且吾志不在王位,愿隐居乡野,躬耕劳作,以明志节。

五、对后世的寄语

主播:如果您能对当下青年说一句话,您会说什么?

季札:鼓励青年珍惜文化遗产,积极学习儒家思想中的精华,同时勇于创新,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力量。

六、结尾

主播:非常感谢季札先生今天与我们分享这么多精彩的故事和深刻的思想。您的品德和智慧将永远激励着后人。最后,您有什么话想对我们现代的人们说吗?

季札:愿世人皆能秉持仁义之心,行君子之道,传承儒家文化,共创美好未来。

主播:再次感谢季札先生!今天的直播就到这里,朋友们,我们下次再见!有需要进一步了解季扎先生和让德故事的,可点我关注、点亮灯牌,打赏可见哈。

作者:徐连宗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