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上观直击】陈芋汐来了,《龙的传人》唱了,台湾青年来上海赴青春之约
上观新闻2024-08-24 06:14:00

走进世博黄浦体育园篮球馆,看着场内热火朝天的运动场景,台湾阳明交通大学女生李亮颐停下了脚步。“今年4月我随马英九先生来大陆期间,认识了一位大陆同学。我们都喜欢乒乓球,他喜欢樊振东,我喜欢林昀儒,奥运期间我们一直在晚上讨论比赛。”她告诉记者,体育很自然很单纯,是很好的交友方式。

8月23日下午,“2024海峡两岸青年活力嘉年华”开幕式在世博黄浦体育园举行,千余名台湾青年从岛内来沪参加活动。中央台办、国台办副主任仇开明,上海市委常委陈通出席。在未来3天时间里,两岸3000多名青年将参加体育、文化、音乐等13项活动,共赴一场心灵相通的青春之约。

“嘉年华活动为两岸青年提供一个互动平台,促进彼此在共同的兴趣爱好中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创造相互理解和情感联结机会。”上海政法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员王晓笛说。同胞间交流要从“心”开始,只要心走近了,海峡便是咫尺。

台湾青年在体验动感单车。

“大陆发自内心欢迎你们”

“陈芋汐来了!”篮球馆内顿时一片欢呼,台湾青年涌了上去。“台湾的亲朋好友们大家好!”巴黎奥运跳水冠军陈芋汐面带微笑,与大家挥手,对台青合影要求来者不拒。一位台湾女生跟着她拍个不停,兴奋地告诉记者:“以前只能在屏幕前看见她,想不到她比镜头前更加美耶!”

这里正进行着趣味运动会——投壶、跳长绳、动感单车、深蹲锻炼、仰卧起坐……台湾青年选择各自喜欢项目参与,上海青年在旁边协助。奥运会刚结束,台湾和大陆都兴起运动热,两岸年轻人有说有笑、一起合影,不似初次相识的新朋,更像是久别重逢的老友。

看到此情此景,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很是感慨:“我来时就告诉台湾青年们,大陆对你们是友善的,是发自内心张开双臂欢迎你们的。台湾年轻朋友到大陆,没有碰到任何问题,就像回家一样。”此次,他带领台湾“大九学堂”学生团22人参加开幕式,“年轻人多来大陆走走,自己的视野会不一样”。

这是“大九学堂”团员之一、高雄青年学生陈玟诚第一次来到上海。他将此行定为“寻根”之旅,“不仅想去看高楼大厦、浦江美景,更希望找寻文化历史。比如,我在历史课本上读到了鲁迅,想在上海走访他的纪念馆”。

虽然不少台湾青年首次来上海,但作为上海接待团队成员,王晓笛发现他们对这座城市并不陌生。他注意到,小红书在台湾女生中影响力很大,她们对上海的了解与期待都源于此,也希望复刻上面的各种上海旅行攻略,“可见通过网络连接,两岸年轻人间的距离并不遥远”。

上海是追梦筑梦圆梦平台

从篮球馆走到羽毛球馆,熙熙攘攘的馆内一侧是服务展位,为台青提供来沪学习深造、办理居住证以及创业就业政策咨询。

上海银行展位前围着不少台湾青年,他们多是询问便捷支付问题。“欢迎大家使用‘华付通’旅行通卡。”上海银行黄浦支行行长徐烨介绍,它以小程序形式嵌入支付宝、微信及银联云闪付等支付渠道,绑定境外银行卡后能随用随充。在现场,就有台青成功办卡,开始享受起大陆便捷高效的支付体验。

场馆另一侧是企业招聘展位,15家企业提供近600个岗位,包括空乘、企划、美工、运营、数据分析等职位。已经在春秋航空工作近十年、如今已是乘务长的台湾女孩叶宇晴,笑盈盈地坐在企业招聘展位前。“作为台湾乘务员,我会给大家分享工作中有趣经历,希望给台湾年轻人择业更多帮助。”她告诉好奇的台湾年轻人,“公司有很多台湾机长与乘务员,和大陆同事一起工作,就像一家人那样亲密无间。”

台资企业东南旅行社总经理林玉珍这次带来了新媒体运营、旅游业务管家等实习岗位。“台湾青年在设计创意、市场营销方面还有一定优势。我期待他们能从台湾来到大陆参加实习,感受不同市场与职场。”他坦言,希望给台湾青年更多选择,“如果最后选择回台湾发展,没问题;留在上海工作,我欢迎。”

一圈转了下来,研二台生李亮颐收获不少,既了解上海的招聘市场,也知晓了上海为台青提供的政策支持。“我是学传播专业的,相信在大陆方面从事公关、行销、媒体等行业一定会有很多机会。来上海发展,一定是我未来选项之一。”

民谣之夜青春致敬青春

傍晚举行的“让青春致敬青春——民谣之夜”演唱会上,当台湾歌手叶佳修唱起《外婆的澎湖湾》,引发全场大合唱,台上台下仿佛回来那白衣飘飘的年代。

没有太多修饰,一把吉他便直抒胸臆。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包括叶佳修、刘文正、潘安邦、齐豫、蔡琴在内,台湾创作型民谣歌手不断涌现。1979年开始,台湾校园民谣逐步传入大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成为两岸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叶佳修告诉记者,很多创作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经》在内,传统中国文化诗歌都是可以唱的”,因此他的歌曲中会集合很多经典的古诗词,描写山水田野,其实歌颂的都是生活的真善美。

在现场,台湾同学时而挥舞荧光棒,时而组成人浪,与台上互动。虽是“00后”,但台湾男孩张同学能说出叶佳修创作的民谣《乡间的小路》《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爸爸的草鞋》。“我在这里听到了前辈们的青春。虽然我们和他们隔着几代人,但好的歌曲是可以跨越时空与地域”。

民谣演唱会在台湾歌手李建复的《龙的传人》中达到高潮,他走下舞台,与台湾年轻人手拉手合唱。“两岸同文同种,期望未来有更多民谣创作交流,期待两岸年轻人能找到更多有共通性内容,我们一起努力,让两岸关系能更好发展。”李建复说。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