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董宇辉: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李娟:但我还是想再挣扎一下
上观新闻2024-08-23 00:30:40

远处是重峦叠嶂,近处是偷吃坚果的松鼠,在阿勒泰最后一缕尚未沉下的天光中,李娟与董宇辉的对谈开始了。亲切却社恐的知名作家与炙手可热的电商主播,一个半小时的直播平均观看人次达到30万,卖出了17万册书。

当晚,不同于几乎每天面对直播镜头的董宇辉,长期独处、鲜少接受采访的李娟在直播中显得有些局促。面对董宇辉的提问,她鲜少笃定地表述观点,常常否定、纠正自己先前说过的部分内容,总是斟酌词句,有时甚至会陷入几秒的沉默,让直播间的不少观众怀疑是不是网卡了。

李娟走进董宇辉直播间

“准确”是李娟一直以来在写作、说话时对自己的要求,“我是个作家。我总觉得自己表达不准确是一个天塌了这样的大事。”

这种在表达上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让董宇辉有些哭笑不得,他不理解这位依靠文字收获巨大成功的作家为何总是在聊天中“充满一种习惯性的自我批判和否定”。作为电商主播,董宇辉总是侃侃而谈,他的职业要求他在面对大家的提问或评论时,“脱口而出”一些观点,而其中透露出的特殊文化气质使他区别于众多靠浮夸、吆喝的主播获得了成功,让人感到真诚、亲切、平易近人。但这种“脱口而出”的习惯与表达相对迂回、谨慎的李娟大相径庭,在这场直播里,董宇辉似乎很难按照某种“套路”与李娟进行对谈,这样的矛盾让观众看到两种截然不同表达习惯的碰撞。

李娟承认“脱口而出”的话往往是最真实的,但她觉得那往往只是一句“痛快话”。相比于即时的对谈、采访,她更习惯用文字传递自己的感受与想法。于她而言,写作是最适合她探索自我情感与世界的方式。“写的时候,你会思考,思考要怎么写,这就是一种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的状态。”李娟看着董宇辉,慢慢地一字一句道,“你会不停地否定自己,然后不停地调整,很多时候真的是写着写着就会发现自己最内心、最真实的一种心意。”

李娟

为了这种真实心意的准确传递,李娟调侃自己为“内耗之王”。她一方面通过否定自己而不冒犯他人,让自己获得安全感,一方面又因为这种“讨好”而感到委屈,因为她只是没有做到心意的精准表达。“作家追求的是一种准确性,如果对方误解我了,说明我的表达是有问题的,说明我没有做到最好,是我让别人误解我了。”

这样的状态让董宇辉很有共鸣。从曾经在“东方甄选”直播间爆火到如今的独行单干,面对过太多争议的他的回应方式同李娟一样,就是“把自我渺小化”。

董宇辉

不过,董宇辉仍然鼓励李娟更大胆、直接的表达。“谁说准确是作家的使命,哪个作家把自己表达清楚了?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好吗?”但李娟只是笑笑,“可能是宿命吧,但我还是想挣扎一下。”她说,“我‘取悦’其他人,并不是说贪图他什么,而是他会被认同,他会感觉到一种价值感,他的这种开心也会让我开心。”

李娟在新疆农村的成长经历使她很早就明白了痛苦的存在,亲人的离开、家人的离别、牲畜的死亡……这些在新疆都是日常。“一个平凡的人,他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了让他很痛苦的事情,他会想办法去克服他,而不是非常矫情地继续沉溺其中,因为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要去放羊,要去挤奶。”正是因为认清了痛苦是一种日常的体验,李娟决定接受。“这种痛苦会让你保持某种冷静,某种清醒,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力量的滋长。”这让她相信自己文字的最大受益者是自己,写作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自我否定,但也正是这些思考与矛盾让她明白了自我,完成了创造。

“不甘心的人,才会继续往前走,而甘心的人,会停下来。人一旦停下来,结局就会提前到来。”内耗或许是李娟保持写作动力的姿态,她与痛苦共生长的坦诚与纯粹或许也为大家带来一点慰藉。“生活真是由各种各样的痛苦组成,但这种痛苦是很正常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去面对的人生。”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