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世卫官员:猴痘不是新的新冠病毒,当务之急是帮非洲获得疫苗
观察者网2024-08-21 15:19:14

在非洲大陆之外,瑞典、菲律宾等国家近期均报告了猴痘病例的出现,引发多国对于猴痘疫情进一步扩大蔓延的担忧。为此,世界卫生组织(WHO)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克卢格当地时间8月20日在联合国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猴痘病毒“不是新的新冠病毒”,无论是新毒株还是旧毒株,“我们知道应如何控制其传播”,当务之急是帮助非洲获得疫苗。

在当天发布的一份声明中,克卢格拒绝将猴痘病毒与新冠病毒相提并论。他强调,一般人感染猴痘的风险“很低”,无论是非洲中东部正在爆发的猴痘“分支I”毒株,还是2022年开始爆发并持续在欧洲传播的猴痘“分支II”毒株,“我们都知道如何控制猴痘……知道完全消除其传播所需的步骤”。

不过,克卢格承认,从最近的流行疾病中吸取教训、全球协调处理将是战胜猴痘的关键。“我们能够,也必须共同应对猴痘——跨越地区和大陆。”克卢格说,现在和未来几年的应对措施将是对欧洲和世界的一个关键考验。联合国卫生机构代表特别呼吁欧洲与非洲在公平获得疫苗上,团结一致,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控制、消除猴痘的系统。

当地时间2024年8月17日,刚果(金)北基伍省,一名卫生工作者在治疗室评估一名疑似猴痘病例。 视觉中国

猴痘是一种类似天花但症状较轻的疾病,可以通过接触体液、皮肤或内部粘膜表面(如口腔或喉咙)的病变、呼吸道飞沫或受污染的物体等途径在动物和人、人和人之间传播。感染后,可能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英国路透社8月21日报道称,自2023年1月本轮疫情以来,刚果已出现约2.7万例猴痘病例,1100多人死亡,主要死亡病例是儿童,该病毒已蔓延至附近国家。据WHO猴痘相关网站介绍,目前记录在案的病例中,患者死亡比例在0至11%之间,幼儿患者死亡概率更高。经过多年研究,现已有了3种预防猴痘的疫苗,尽管一些国家建议为有风险的人群接种,但疫苗数量有限。

“在非洲抗击致命猴痘疫情的公共卫生官员们,正努力避免犯在处理新冠疫情期间曾犯过的错误,首先要避免的就是疫苗接种缓慢。”美国彭博社8月21日报道称,猴痘肆虐的非洲面临着疫苗供应不足、缺乏当地生产、大规模接种疫苗难等问题,但当地的卫生官员仍努力确保疫苗的普及。

当地时间2024年8月17日,刚果(金)北基伍省,医护人员给猴痘患儿治疗。 视觉中国

世卫组织非洲区域免疫技术咨询委员会(African Regional Technical Advisory Group on Immunization)负责人称,非洲国家现在急需疫苗供应。彭博社称,非洲大陆需要1000万剂疫苗,但疫苗非常昂贵,每剂约100美元,许多非洲国家负担不起这个价格。

报道指出,在2019年新冠疫情期间,非洲就落在了排队等疫苗的队伍后面。尽管非洲国家此前已计划提高他们的应急能力,但直到现在,这些国家也未能建立疫苗储备。

非洲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Africa CDC)负责人卡西亚(Jean Kaseya)表示,导致这一失败的部分原因在于非洲当地没有疫苗生产,该地区几乎所有的疫苗都是进口的,此前建立疫苗行业的努力也遇到挫折。

不过,非洲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称这一次会不一样。该组织正与少数几家拥有获批猴痘疫苗的丹麦药企巴伐利亚北欧公司(Bavarian Nordic A/S)谈判,确保非洲大陆的制造商也有能力实现本土生产,在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降低价格。南非疫苗生产商biovac研究所称,他们正与非洲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合作,以实现在非洲生产猴痘疫苗。

在国际社会努力寻找足够的疫苗之际,路透社称,确保最脆弱的群体拥有知识和资源来保护自己免受病毒感染,还需要做很多工作。援助组织的卫生工作者已在非洲多地展开猴痘宣传教育工作,但非洲国家面临的挑战因缺乏资金而变得更加复杂。

在刚果(金),一位24岁的患儿母亲告诉路透社,“我们被告知这是在吃了瘦肉后感染上的,但我和我的孩子都没有吃过瘦肉”。她试图用“传统的方法”来治疗孩子的发烧和皮疹——用煮沸的盐水和植物柔软的叶子擦拭、清晰孩子的皮肤。

近期,猴痘先是在刚果(金)爆发,后又蔓延至邻近的非洲国家,上周欧洲、亚洲等地的一些国家也出现了猴痘病例。瑞典公共卫生局8月15日宣布,斯德哥尔摩地区一名患者确诊感染猴痘“分支I”毒株,这是在非洲大陆以外地区首次证实发现该毒株感染患者。菲律宾卫生部8月19日通报称,该国发现今年首例猴痘病例。

2022年7月,WHO将猴痘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此后直到2023年5月才解除这一状态。今年8月14日,该组织再次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WHO最高级别警报,此前曾用于埃博拉、新冠等重大疫情。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选稿:周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