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新加坡总理最新表态,强调中文教育
第一财经2024-08-21 10:55:00

“我们不但有‘精英’,我们还有‘精华’。”5月走马上任的新加坡总理黄循财,日前首次以总理身份在新加坡国庆群众大会演讲时,做如此表示。

这里的“精华”,其实是“精通华文(新加坡中文的表述方式)的人才”的简略说法。

新加坡华裔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75%,但由于英语是全国的通用语,学校教学也以英语为主,在年轻人中能用中文流畅表达的并不多。

无法熟练掌握中文,不仅让文化传承出现危机,还对新加坡未来的发展构成威胁。作为亚洲重要的贸易和金融中心,甚至被称为“亚洲门户”,如果只有“精英”,就很难起到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作用。

国庆群众大会几乎是新加坡历任总理每年最为重要的演讲,除了总结新加坡当下的局势,还会勾画未来的愿景,激励全体新加坡人一同迈向未来。

▲在新加坡国庆庆典上拍摄的烟花。新华社

对于在国庆群众大会讲话上展现出的政策走向,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周士新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黄循财在演讲时亲和力较强且十分稳重,同时,黄循财与前总理李显龙共事多年,在政策衔接上有很好的默契,在执政初期不会有大幅的政策调整。

鼓励民众提升中文水平

8月18日晚,黄循财按惯例先后以马来语、中文和英语,发表任内首个国庆群众大会演说。他表示,新加坡虽以英语为共同语言,但本质上是一个亚洲社会,不是西方社会。

黄循财现年51岁,曾在新加坡国防、通讯及新闻、文化、国家发展、教育、财政等部门任职。2022年,他被推选为执政党人民行动党第四代领导团队新领导人。2023年11月,李显龙在人民行动党大会上宣布“交棒”黄循财。

黄循财延续了新加坡历代领导人都会强调的“亚洲价值观”。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是“亚洲价值观”的首倡者。他提出了一整套对“亚洲价值观”的具体阐释,包括社会与国家利益优先于个人利益,国家之本在于家庭,国家要尊重个人,和谐相处等。

而黄循财此次新加坡“不是西方社会”的表述更加鲜明。

他表示,新加坡希望保留亚洲人的精神面貌和传统价值观。同时,双语双文化的优势,能够吸收东方和西方的智慧,并且能与东西方国家都打交道。这是新加坡的独特竞争优势。

黄循财在中文演讲中,除了提到13次“政府”和9次“新加坡”外,最常提到的就是“华语”(新加坡对汉语的表述方式)、“文化”和“华文”,各说了9至11次,特别强调对民众中文能力的培养。

他表示希望年轻家长多在家里使用中文,确保新加坡的双语优势。他之所以鼓励在家中使用中文,是因为他自己在这方面吃过“苦头”。

为此,黄循财讲起了自己的故事。许多新加坡人在家里主要讲英语,其实他也不例外。他的父亲在马来西亚长大,妈妈在新加坡的马来人聚集区长大。他们都不会讲中文,所以从小黄循财没有在家习得中文的机会。

他继续回忆道,他是上学之后才开始学中文的,所以学习中文需要更加努力,最终在考试中获得了良好的成绩。他坦言,他就是靠死记硬背,才拿到好成绩,学习语言有不同的方法,这未必是最好的,但是它为他打下了基础。

在从政后,黄循财需要开始用中文和民众交流。他感叹幸好当年下了苦功,让他现在能够活学活用,他的中文也开始进步了。

黄循财日前也表示未来除了用中文与民众进行日常沟通,也希望能在工作上使用中文,包括接受访谈。

黄循财还表示,新加坡会在政策上做一些调整,让更多的学生在高年级接受中文教育,新加坡教育部接下来会宣布更多的细节,同样的政策也适用于母语为马来语和泰米尔语的学生。

作为第二语言的母语

在今年4月份,长居新加坡的朋友林女士给记者打来电话,表示希望能在中国找寻一家提升中文的教育机构,以便安排她的孩子暑假前来补习中文。

她表示在全球化的环境中,能用中文沟通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他们十分注重孩子的中文教育,希望他们未来能在国际社会中更具竞争力,除了能力的培养外,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崛起,中文教育在新加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不过也有新加坡家长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新加坡现有教育体系下,很难兼顾英文和中文的双语学习,担心会造成过大的学习压力。

▲新加坡男足门将桑尼站在自家的椰浆饭店铺前。新华社

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了华裔外,还有马来裔、印度裔和其他较小的族裔社群。在新加坡1965年独立后,李光耀开始推行双语政策,即在本民族语言外,推行英语作为新加坡的工作语言和共同语言的政策。

李光耀认为,作为一个依靠国际贸易发展经济的国家,新加坡只有加强学习英语,才能加强与国际尤其是国际先进国家交流。同时,英语作为共通语言还能加强不同族裔之间的沟通,减少矛盾。

从1966年开始,新加坡就逐步加强英语在教学中的地位,1979年时任新加坡教育部长吴庆瑞表示:“今后几年演化出来的新教育制度,将是一个英文占显著地位,而母语程度(中文、马来文、泰米尔文)稍有降低的制度。”这标志着新加坡以英语为主,母语为辅的双语教育开始制度化。

在这种语言政策下,也使新加坡出现了一种特别的现象。如今的新加坡,大体上成为了一个“英语”国家。英语成了大多数新加坡人的“母语”,而他们原本的母语却反而成了“外语”。大多数年轻人用英语思考和交流,讲起母语来很多人显得力不从心。

对于如此的现状,李光耀在《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中也毫不避讳地进行了“检讨”,称之为自己多年政治生涯中推行得最艰难的政策,是他一生的挑战。他表示语言政策需要不断地变革,“调整又调整,改革又改革”,不断寻求新的、正确的平衡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文的重要性也在与日俱增。

在李光耀还在世时,新加坡就开始对“以英文为主、母语为辅”的语言政策进行微调。2007年,他就表示:“新加坡即使不能改变现有的以英文为主、华文为辅的双语政策,也要调整教学计划,以确保每年能培养约1000名无论在语言还是在文化上都能同中国加强联系的学生。”

在2019年10月,李显龙也表示,在全球掀起“汉语热”的背景下,新加坡也不能失去自己的双语优势,为了抓住中国发展带来的机会,就必须掌握汉语这种语言。

“如果要在中国工作、与中国人打交道、把握住中国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就必须学好华语。”他说道。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