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夜读 | 侯军:“绝品”螃蟹
新民网2024-08-17 20:30:00

天津人喜欢吃螃蟹,尤其喜欢渤海湾出产的大梭子蟹。天津话管螃蟹叫“螃开”,实话说,那个“开”字不知道应该是哪个字儿,我只是依音填字,无法细究。小时候,螃蟹便宜,常常能解个馋,后来就很少见到了。

或许正因为与螃蟹的美味隔绝日久,忽然重逢就会“惊艳”。在我的记忆中,最难忘的一次“螃蟹宴”,发生在1984年5月,那是在我与妻子李瑾蜜月旅行中。行至北戴河,我俩听从当地友人建议,天还没亮就跑去海边看日出,结果天不作美,云遮雾罩。我们在海边闲逛,只见不远处恰有渔船归航,众人都向码头方向走去。我们也凑个热闹。看着并不远,但走半天才到。渔船上的人已解缆离去,只有一个渔民还在码头上立着吆喝:“就这一个,最后一个,便宜啦!”近前一看,网子里一只硕大的螃蟹,挣扎着要破网而出。旁边的人嘟囔着,太贵,纷纷离去。我怯生生地问:“这大螃蟹,多少钱?”对方答:“12块,3块钱一斤,这个有4斤多,多少年都没见过这么大的螃蟹了。”我暗自一惊。要知道,我当时每月工资只有36元。虽说馋,虽说是难得一见的稀罕物,虽说是当着新婚妻子的面,我还是摇摇头:“太贵了,我买不起。”我们正要离开,鱼贩高喊一声:“10块,要不要?”不想李瑾一把拉住了我,回身上前,干脆地说:“我要了!”

返程,我拎着沉甸甸的网袋,不时能感受到那蟹在蠢蠢欲动。我对李瑾说:“你真疯了,一只螃蟹10块钱。”李瑾说:“其实我也心疼,你没见我犹豫了半天。可他一喊,倒让我想起一句天津人的老话:‘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咱这好歹也不算去当铺。得,大喜日子,一辈子就一次!”

坐上公交车,我俩才蓦然想到,如何“对付”这个大家伙?毕竟是住店,不能开伙。倒是李瑾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回到招待所,天刚刚大亮。李瑾径直摸到人家厨房,两个大师傅正在给住客准备早餐。她笑嘻嘻地进去搭讪。可巧,其中一位师傅知道有一对新婚夫妇住进来了,李瑾顺势拿出喜糖,分给师傅们。气氛一下子融洽了。

李瑾本只想借用人家的炊具,把螃蟹搞熟就行。可热情的师傅说,不用你动手,鼓捣螃蟹我们在行。我们问,这种鲜活的螃蟹,怎么做最好?两个师傅异口同声:“清蒸!”就依师傅!他们叫我们先回房歇息,等螃蟹蒸好了,直接送到房间。

螃蟹很快就送上楼来,师傅直接把笼屉搬上来了,解释说,螃蟹太大,盘子装不下,笼屉也摆不舒坦,索性把它一分为二了,好熟也好吃。这么大个的螃蟹,他们当地人也很少见到,上锅还动弹,太新鲜了。

跑了一早晨,我俩也饿了,直接上手尝鲜。蟹黄肥满,蟹肉爽嫩,鲜味溢满房间。师傅送上来的,还有一大碗清汤,说是用蒸蟹漏到锅里的汤汁加工而成的:加一把白萝卜丝,撒了一点芫荽。原汁原味,鲜美无比。我俩使劲吃也只吃掉半只螃蟹,倒把清汤喝得一滴不剩。这个“蟹汤大法”李瑾一下子就学会了,沿用至今。

吃剩的半只蟹,我们又端回厨房,麻烦师傅放进冰柜。师傅说:“我估摸着你们吃不了,已经腾出放熟食的地方了。”

那天,我们走马观花看了哪些景点,现在已完全记不清了,只记得惦记着那半只螃蟹。那天,李瑾拉着我跑了几家大商场,只为寻找一种名叫“状元红”的酒。她说:“你好不容易得了个‘头名状元’,还没顾上庆贺一下。”不是她提起,我还真忘了。就在几个月前,我参加了全国新闻系统不具备规定学历的编辑记者的业务统考,竟考了全国第一。我对此并没太当回事儿。难得的是,她还记得,非要寻一杯名实相符的“状元红”不可。

从厨房取回那半只螃蟹,举杯对酌,不知今夕何夕。酒足饭饱之后,意犹未尽,移步于阳台之上,披衣而坐,絮语绵绵。此刻,夜阑人静,星斗满天,远处涛声,空气中也弥漫着淡淡的海腥味儿。我和李瑾各自抓着一把螃蟹腿儿,品着美酒,继续着“螃蟹宴”的余绪……

仿若一瞬间,四十年过去了。我们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吃过无数次“螃蟹宴”,却再也找不回当年那只大螃蟹的味道了——此之谓“绝品”!(侯军)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