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广西桂北中元节:祈福河灯点亮资江
中国新闻网2024-08-17 13:13:20

中新网桂林8月17日电 题:广西桂北中元节:祈福河灯点亮资江

作者 蒋丰慧 涂丽莎 杨宗盛

“2008年,当时6岁的我在父母的带领下参加资源河灯节,灯盏漂满资江,看不见水面,非常壮观。”8月16日晚,广西桂林市资源县本地人蒋松延,特地穿了一身汉服,在资江河畔放下一盏河灯。“现在河灯节所放的河灯种类更加丰富,作为青年一代,我想多关注这些中华传统民俗文化。”

16日晚,资源县城人潮如涌,当地汉、苗、瑶等各族同胞及中外游客聚集资江河畔,将承载着美好祈愿的河灯放入江中,各色河灯带着民众的祈愿,随粼粼波光顺流而下,照亮江面,如同星光散落人间。

据了解,“河灯”在资源有着特殊的意义。位于境内的资江流入洞庭湖,历史上的资源是桂北与湖南的交通动脉。水路运输繁忙的资源水域常发生舟覆人亡事故,为祭奠亡者,每逢七月半,人们就会自发为水中亡灵做法超度,漂放河灯,寄托哀思,祈祷平安,资源县七月半放河灯的习俗由此而来。

图为8月16日晚,在广西桂林市资源县资江里漂流的河灯。唐梦宪  摄

1995年,资源县政府举办首届河灯歌节,该活动逐渐演变成一个以祭祖、祈福、商贸、民娱等内容为主的地方性节庆。2014年,资源河灯节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广西师范大学泰国籍留学生章安安漫步资江边,将手中的八角灯放入水中,用手撩拨水面,让河灯“走”得更远。她向记者介绍,泰国也有着和资源河灯节相似的节日——水灯节。人们会用蕉叶制成灯盏,鲜花加以点缀,在节日当天,将亲手制作的水灯放入河流中,以寄托心中美好的愿望和祝福。

“水灯节上,有人将自己的一缕头发放在灯中,让它随水漂走,我们相信不幸会随着这缕发丝离我们而去。”章安安介绍道。

同为广西师范大学泰国籍留学生的周艺霏,用手机记录下自己在资源河灯节的所见所闻,准备分享给泰国的亲友。当看见动物模样的大型河灯时,他笑着表示,自己是第一次看见这些造型多样的河灯。

憨态可掬的熊猫,半人高的莲花、彩色的小马、绘制各种植物的桂林山水……需几人合力放入水中的多盏大型河灯,在江面格外醒目。这些造型吸睛的大型宫灯,多出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俸文顺之手。

图为8月16日晚,泰国籍留学生在资源江边放河灯。中新社发  唐梦宪  摄

俸文顺是资源镇石溪村人,家族世代制作河灯的他,8岁就开始和父亲学制灯。“以前看家里长辈用竹子做灯,我们就用稻草学着扎灯。”

“资源县做河灯的历史悠久,家里老人说以前的人用南瓜叶、芋头叶做灯,后来用竹篾做灯骨,糊纸制灯面。小时候,家里人会做‘粽子灯’‘八角灯’‘敬神灯’过河灯节。”俸文顺说。

在制作河灯的道路上,俸文顺有传承也有创新。“我喜欢看动物世界观察动物的神态,尝试用河灯还原出来。”

俸文顺将传统的砍竹破篾、制灯定形、蒙纸画色,与网络信息相结合,创新制作出了龙、马、老虎等生肖动物灯,以及唐僧、悟空、观音等神话故事人物灯。

如今,俸文顺经常利用空余时间教授家人和村民制作河灯,他说,家中14岁的孙子也已学会制作简单的小河灯。“只要有人愿意学这门手艺,我愿意无所保留地教他们。”俸文顺说道。(完)

【编辑:李岩】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