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的光芒穿透了岁月的迷雾,照亮了民族前行的道路。
2024年7月,《七宝英烈寻访录》正式出版发行,它的编撰过程历时两年的筹备,大半年的实地寻访,跨越了千山万水,记录下了英雄们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镶嵌在历史的天空。
7月31日起,“今日闵行”推出“英烈寻访”系列,让我们一起走进英雄的世界,感受他们的热血与激情。
“八一台风”和抗台牺牲的石根才烈士

烈士简介:石根才(1926—1956),曾用名石总原,浙江省象山县人,1926年1月出生于象山县东陈村(今属东陈乡),初小文化。1950年12月参加工作,任东陈村主任、乡民兵队长,1951年5月任东陈乡副乡长;1954年7月任东陈乡乡长;1956年2月,樟岙、沙岗、东陈3乡合并为东陈乡后,任东陈乡副乡长;1956年8月1日,在林海乡门前涂抗击八一台风中光荣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抗台英雄石根才
每一年的7月,对于浙江沿海一带的居民来说,正是瓜熟稻黄的黄金时节,也是风暴孕生、台风频频袭扰的季节。
1956年的7月26日,一场编号为5612号的极为罕见的特大风暴,正在冲绳东南的洋面上生成,并朝西北方向变化移动。8月1日上午,还是较为温顺的天气,但从中午到傍晚时分,风雨不断增大,能见度越来越差。石根才在台风登陆的当天,也就是8月1日傍晚时分才接到命令,要求迅速前往门前涂龙王庙,也就是台风登陆的正风暴眼中心点参与抗台行动。面对担心安危的亲人,石根才作为副乡长责无旁贷。
那一年,石根才刚刚过了30岁。当他冲出家门的时候,妻子还挺着大肚子即将临盆,家里还有3个年幼的孩子。
最小的孩子石邦苏才3岁,他们对那一夜的狂风骤雨印象已经非常模糊。只知道第二天早晨起来,院子里已经是一片汪洋,水漫过了一楼的窗棂,父亲已经一夜未归,人们聚拢在一起,纷纷回想着前一夜的恶劣天气和恐怖情形,又互相在打听着受灾情况,还有的还在盼望着家中亲人归来……
积水未退,石根才家的几个孩子坐在第五阶台阶上玩水。老屋的台阶是木质的,要比如今普通的台阶要高上许多。水面上漂着各式各样的物件,家里养的小兔子也淹死了,而当时玩得正起兴的孩子们还都不知道,昨晚淹死的,就有他们一夜未归的父亲。
作为新中国历史上最猛烈的台风,登陆后深入浙、皖、豫、晋等省,消失于陕西境内……这是百年来影响我国的一个著名强台风,因其在8月1日登陆象山,并造成极其重大的伤害,当地人们俗称“八一台风”。
据浙江气象台记载:1956年8月1日24时,第5612号台风在浙江省象山县南庄区门前涂登陆。最大风速每秒70米,相当于19级以上台风!
据象山县志记载,全县因风灾共死亡3402人,绝户241户,受伤5614人,其中重伤1436人;毁坏海塘堤坝191条,长6388米,毁损房屋77395间,14个村庄被毁,所到之处一片废墟。海水淹没粮田11.6万余亩,损失粮食2.04万吨,冲走渔船102艘,损坏246艘,冲走原盐475吨。4万棵大树连根拔起,2万多亩毛竹被风刮倒。邮电线路全部被毁,工厂停电停产,国营及供销企业物资财产损失61.5万元。
那一夜台风在浙江省其他地区同样造成巨大灾难,全省75个县市受灾严重,而象山县是当时受灾最惨重的地区,仅死亡人数就占全省死亡人数的69%,其中烈士50人,尽数牺牲在了林海乡门前涂下余村的龙王庙。
后来听村里人回忆说起,当时飓风掀起排山倒海的巨浪,瞬间越过门前涂海塘,致使海塘全线溃决,吞噬了整个南庄平原,10公里内铺天盖地、一片汪洋。
在台风到来之时,中共象山县委宣传部部长韩桂秋等50名党员、干部,及3名解放军指战员奋力抗台,指挥群众转移,自身却没能逃过风暴潮水的袭击,献出了生命。县民警队冲进风雨帮助426名村民脱险。石浦镇机关干部和驻石浦解放军战士在风雨中帮助北门外村400余名群众安全转移。人民解放军驻舟山部队在象山台风登陆后,冒着狂风暴雨和滔天巨浪,迅速驾着登陆艇,兵分三路前出,赶赴象山抢险救灾,谱写了一曲合力抢险的英雄壮歌。
石根才接到命令出发的时候,曾经还在村口的老祠堂前面避过一会雨。村里的一位大姐正在煮茴香豆,就抓了一把给他。劝他说:“根才呀,这么大的风雨,你要不别去了。”石根才当时也有些犹豫,看了看天色和停不下来的风雨,想想去还是不去?可纠结了半晌,还是摇了摇头,坚定地说:“既然乡里上通知让我过去,我总是要去的。”
于是,石根才独自一个人,吃过晚饭便匆匆出门,披着蓑衣冲进风雨里,消失在风雨交加的夜幕中。
那个年代,不要说汽车,连自行车也没有,风雨交加的路上,石根才也不知在风雨里蹒跚了多久才到了龙王庙。听活着回来的人说,原本所有的干部都是在塘岸上巡逻的,可到了晚上八九点的样子,风雨实在太大,海塘上压根就站不住人,所以他们就撤退到了龙王庙。谁知,飓风顷刻间掀起了龙王庙东面的屋顶,哭声惨叫声瞬间弥漫了整个村庄。
而当洪潮快要进村的危难时刻,石根才挺身而出疏散村民,帮助老幼体弱者转移到安全区域,他却瞬间消失在滔天巨浪中,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刚刚30岁出头!
八一台灾震惊全国。台风刚过,舟山专署和当地驻军就率先派出工作组和解放军官兵乘军舰顶风破浪驰援象山,国务院和浙江省委立即派遣工作组来象山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救灾工作,解放军出动飞机紧急空投救灾物资,省内外千万群众踊跃捐款捐物,热情救援象山灾区。
据不完全统计,台风过后的短暂10天时间里,国家民政部和省民政厅、农业水利厅联合发放生活救济款19.8万元、建房救济款13.8万元、生活贷款14.1万元;舟山地直机关全体干部捐献衣被4500多件,驻舟山部队捐献衣被3500多件、现金2.5万元;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群众捐赠衣物8万多件、现金2.4万元。
同时,还有大量食品、药品等,保证了2万多名重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有病及时得到治疗。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全县各级党组织的带领下,不屈的象山人民强忍痛失亲人的巨大悲伤,迅速开展灾后自救工作,他们埋死者、排积水、修海塘、建房屋、复耕地,仅用了3个昼夜就修复了被夷为平地的门前涂海塘,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就成功排除了疫病的危害,仅用了半年多时间就恢复了家园、安定了社会,取得了灾后自救的决定性胜利。
灾难过后,象山人民痛定思痛,筑起150公里的“海上长城”,屹立在东海之滨。2006年8月1日,时间过去整整50年,“八一台风纪念碑”落成,人们以此来纪念在抗台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和罹难同胞。在大目洋龙涧山顶,以花岗岩浮雕为底座,盘旋耸立而上的巨大的“8”字造型,“八一台风纪念碑”赫然醒目。
山下,海浪声声,洋面宽阔而平静。目光所及,满目苍翠,不远处已经是一片高楼林立,象山已经建设成为一片美丽的家园,“中国渔村”旅游度假区每年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来到这美丽的海边休闲度假。
由远及近,柏油公路也已经修到了山顶上,每当八一台风纪念日,人们都会自发地聚集到纪念碑下、龙王庙前,送上一束束的白花,寄托着对烈士和逝去生命的哀思!
选稿:倪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