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中国野象传奇阿宝:逛过城市,回归野外
新华社2024-08-12 21:47:37

我国300多头野生亚洲象中,阿宝创造了两项“野象界第一”的纪录:是第一头逛过城市的野象,也是第一头经行为矫正、野化训练后放归野外的野象。

近日,在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边缘,颈部佩戴项圈的阿宝,独自在山林间穿梭觅食。亚洲象监测员站在远处,用无人机密切关注着它的一举一动。

在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边缘活动的亚洲象阿宝(无人机照片,7月26日摄)。

至此,阿宝已经放归野外两个多月,基本适应了野外生活,健康状况良好,放归试验初步成功。专家认为,这对于探索救护收容野生亚洲象最终放归野外具有里程碑意义。

“逛城哥”风云往事

阿宝“进城”,是在2018年。那一年,12岁的阿宝已经长成了2吨多的大家伙。它离开象群独自活动,在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县等地游荡。4月7日,阿宝突然闯入普洱市闹市区,在城市街道上闲逛,去了汽车站、农信社、民政局等地方,被网友称为“逛城哥”。

在云南省普洱市街道上闲逛的阿宝(资料照片)。

城市人口密集,市民纷纷围观,人象冲突风险高企。当地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通过全程监控、实时预警、疏导交通、疏散人员等措施防范人象冲突。

4月8日凌晨2时许,拥有丰富野象救助经验的大象医生保明伟被电话铃声惊醒,挂断电话后他连夜从西双版纳赶往普洱支援。

“到了普洱,当地已通过人工引导把阿宝引离主城区,大家原本舒了一口气。”保明伟说,没想到当天傍晚,阿宝再次闯入主城区,去了学校、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区域。

为避免野象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当地决定对阿宝实施麻醉活捕转移。

保明伟又一次承担了麻醉野象的任务。22时许,他悄悄摸到阿宝附近,用自制的吹管猛劲一吹,将装有麻醉药的注射器扎中了阿宝的脖子。将近10分钟后,阿宝卧倒在地。

保明伟使用自制的吹管执行麻醉阿宝的任务(资料照片)。

第二天,阿宝被安全转运到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

行为矫正与野化训练

“野象记性很好。阿宝有过进城闲逛、与人接触的经历,活捕转移后如果直接放归野外,它可能再次闯进城镇或村寨,造成人象冲突。”西双版纳州亚洲象保护管理中心主任王斌说,必须经过观察和训练,对阿宝进行行为矫正。

当时,阿宝已在野外生存12年,跟着象群学会了采食、寻找水源等技能,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具备最终放归野外的可能性。因此,救护中心从一开始就考虑了放归野外的目标,为阿宝设计了专门的饮食和野化训练方案。

正在进行野化训练的亚洲象阿宝(资料照片)。

“以象草等天然食物为主,尽量减少与人类非必要接触。”“象爸爸”陈育兵说。阿宝适应能力很强,其他救助象到了陌生环境会表现出抗拒情绪,阿宝来了倒头就睡。经过半年磨合,“象爸爸”就能带着阿宝出去野化训练了。

2022年7月22日,有关部门决定启动救助象回归自然试点。即日起,陈育兵每天带着阿宝到野外放养区进行野化训练,让阿宝在自然环境下觅食、生活,恢复野性和野外生存能力。

随着试验进行,阿宝在野外的时间越来越长,采食天然植物的种类越来越多,体重也逐渐增长。国家林草局亚洲象研究中心、西南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机构的专家经研判,认为阿宝具备了分离野化训练的条件。

放归试验初步成功

今年4月14日,工作人员对阿宝实施分离野化训练,切断人为干预,让它在200多亩的野化训练区内独立活动。

弱化乃至消除野象对人的依赖,是放归试验的关键环节。“这要循序渐进,开始两三天接回来一次,逐渐变成一周接回来一次。”陈育兵介绍,阿宝逐渐适应了没有“象爸爸”的生活。

5月17日,有关部门决定:对阿宝实施自然放归。

傍晚6时,工作人员打开野化训练区围栏大门。10分钟后,阿宝走出围栏大门,走向雨林深处。

王斌介绍,根据项圈定位和无人机监测,阿宝放归野外后,多数时间活动在丛林中,活动半径超过20公里,并未出现进入村寨的情况。它曾尝试融入由26头象组成的“大噜胞家族”,在离象群仅有20米的地方活动,与象群有交流。

“阿宝看上去更胖了、更壮了,警惕性和野性都有所提升。”保明伟看到监测画面后说。经粪便分析发现,阿宝回归自然后采食的食物种类有100多种,与野生成年象无异。

8月10日,亚洲象监测员杨军(右)和同事在使用无人机监测阿宝的行踪。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在阿宝之前,我国还没有一起将收容救助象成功放归野外的案例。”王斌表示,当地将密切监测阿宝的情况,对放归成效进行评估,形成系统、科学、可复制的亚洲象放归流程。“希望阿宝能够顺利融入象群,将来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回来。”

作者:伍晓阳、赵珮然
选稿:郑闻文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