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这群年轻人周五下班直奔社区!奉浦青年有最时髦的“夜生活”→
上海奉贤2024-08-12 17:26:22

“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工作后如何拓宽朋友圈”“我是一名新奉浦人,我喜欢中医、佛学、传统文化”“我今天是人类观察者的角色卡”“我想来吐槽老板”……在氛围十足的环境之下,各位来参加“青年改变生活季·周五下班有more有young”活动的青年们进行了自我介绍,并抛出了自己想聊的话题。

【拯救青年人无聊的夜生活】

奉浦街道团工委在“100hours青年夜校”开课期间,开展奉贤新城建设“好点子”征集活动,通过与青年学员的交流,收到了不少想要丰富业余生活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因此,街道团工委联合辖区内社会组织,策划实施了“青年改变生活季·周五下班有more有young”青年交友系列活动,聚集青年人喜爱的元素,在室内搭起了露营桌椅、点起了氛围灯,为周五下班后的青年们创造出一个空间,有吃有喝又有聊。

这一项目并非以传统青年交友活动为核心概念,更重要的主旨是发挥共青团的主导作用,以“有more”+“有young”作为两大策略。

“有more”,希望引入更多青年参与,并且让社区听见更多不同青年的声音,打造有青年文化可交流、有新兴文化可学习、有新旧文化可融合的“青年凝聚力阵地”。通过阵地活动的不断建设,未来建成具自治形态的青年文化团体以及可建设社区的青年志愿团体。

“有young”,旨在结合各类生活、职场等相关话题,讨论“为何不交友/婚恋/生育/就业”“斜杠青年怎么斜”“末日后的新世界,如何走进/近新兴”等话题,面向社(园)区打造青年独特的人生态度IP,如:“活出超绝钝感力”“活出自由真我力”“活出律动生命力”“活出最强超能力”,以此形成千人千面、积极向前的社区精神。

这一期的话题是“职遇”,主理人抛出问题“如果有同事在厕所里妄议你,被你听到了,你会怎么做?”各位社区青年讨论热烈,时不时出现的“金句”引得全场欢笑。在活动中,也有新奉浦人阿城探讨如何提供情绪价值,有INTJ的扶月想听大家聊聊旅行途中有趣的事,有仙女姐姐对于平衡职场负面情绪和职业情怀给予建议。整场活动下来,大家都觉得时间不够,并期待下次再见。本期活动也是一个开端,主理人贝贝表示:“这次‘试水’我打80分,也收集到了很多大家想聊的话题,可以开始策划下期主题了。”

【引导青年“两个走出”】

近期,“学术酒吧”的兴起,打开了全新的社交和学习模式。这样一种“沉浸式参与”的青年活动新形式让更多青年人热爱,当学习、讨论工作、认识小区不再变得枯燥乏味,且也不再需要与“爹味重重的上位者”讨教,青年们聚集在一起可以更舒畅地表达自己。

今年以来,团区委深化“四不青年”工作研究,开展“走出自我封闭圈、走出生活舒适区”青年工作调研,并探索行之有效的举措。

根据奉浦执行团队在奉贤区域内的走访,发现不少青年人热衷于参与奉贤博物馆的“文化游学”,白领自发组织“头马俱乐部”在社区自主运作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愿意选择的活动方式并非是纯玩娱乐活动以及走马观花式的观影观展,而是如“露营”“香篆”“冥想”“MBTI研讨会”等以小团体形式的活动。

因此,本项目以“娱乐+文化学习+某领域/话题深度讨论”作为活动模型,围绕“交友”“婚恋”“生育”“就业”四类话题,结合时下热点及各类亚文化,在每月的两个周五晚间19:00~20:00开设活动,吸引青年积极参与,组建青年社群,吸纳青年群体走进社区、参与社区。

这一期“周五下班有more有young”的讨论当中,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对话之中激发了社区青年们的共鸣,也碰撞了不同的观点。虽然大家做着不同的工作,但是面临的苦恼有着不少相似之处。在活动中,青年群像更为动人,大家对于人生大课题的思考、当代青年人的精神状态,都反映着一个时代在青年人身上的的烙印,都值得在一期一期的活动中被记录、被珍藏。活动最后,大家共同合影留念。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地点设在奉浦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这里已逐渐从覆盖老小,到成为青年人“家门口的集聚地”,能够为社区青年提供“奉浦青年研学社”“青年夜校”等内容。

选稿:许文杰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