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40名上海运动员向世界展现了拼搏奋进、坚韧不拔的奥运精神
澎湃新闻2024-08-12 09:19:21

经过19个比赛日的争夺,2024年巴黎奥运会正式落下帷幕。本届奥运会中,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金牌40枚,银牌27枚,铜牌24枚,总计91枚奖牌。奖牌数量位列世界第2。

作为中国奥运军团的重要力量,40名上海运动员不仅在本届奥运会上收获6金4银3铜的好成绩,创造了上海健儿征战奥运会的最佳战绩,更向世界展现了拼搏奋进、坚韧不拔的奥运精神。

上海健儿,展现风采

本届奥运会的赛场上,上海运动员呈现“多点开花”的态势,不仅在游泳、跳水、乒乓球等传统大项中摘得金牌,在网球、拳击、艺术体操等项目中也有奖牌入账,总计拿下了6金4银3铜13枚奖牌。

从参赛项目看,上海运动员将参加17个大项、19个分项、36个小项的角逐。从年龄结构看,上海呈现出“老将领衔、新人涌现”的年龄结构。其中年龄最大的马术运动员华天35岁,年龄最小的黄齐滨18岁。

樊振东

作为上海运动员的樊振东,本次奥运会收获了乒乓球男单、男团两枚金牌,创造了上海体育的历史——这是历史上首次有上海乒乓球运动员收获男单冠军,同时也是上海乒乓球运动员首次在同一届奥运会上获得两枚金牌。

刘国梁赛后感慨:“樊振东击败张本智和的那场比赛,是整个球队的转折点,这场球支撑起了球队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樊振东取得胜利后,接连做出了皇马球星姆巴佩、C罗、贝林厄姆的庆祝动作,在紧张的竞技之外也让观众感受到了运动员在赛场上鲜活的一面。

在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中,来自上海的覃海洋携手队友徐嘉余、孙佳俊和潘展乐组成的中国队以3分27秒46的成绩夺得金牌。

潘展乐触壁瞬间,徐嘉余、覃海洋、孙佳俊在池边欢呼中国队获得巴黎奥运会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金牌。

这是中国队在奥运会游泳男子接力项目上夺得的历史首金,同时打破了美国队在奥运会上对该项目冠军长达40年的垄断。

从单项项目上的意外失利,到接力项目的打破垄断,覃海洋经历了一段“自我救赎”之路。赛后覃海洋坦言:“我的调整离不开教练和队伍的帮助,整个代表团都非常信任我,相信我能够在接力上再次站出来。这次成长的经历是非常宝贵的,比金牌都宝贵。”

陈芋汐在跳水女子10米台双人项目摘金,在单人项目上拿下银牌。在出色成绩的背后,很多人并不知道,陈芋汐因为髋部伤病,奥运会前一个月都无法训练。她是用惊人的毅力,交出了出色的答卷。

女子拳击运动员吴愉用出色的技术征服了赛场和对手,打出了中国女子拳击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艺术体操在巴黎奥运会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也离不开来自上海的队长郭崎琪和队友们的全心投入,成功的背后是她们日复一日的苦练。

在网球赛场,上海运动员同样也在创造历史。上海健儿张之臻搭档中国女网名将王欣瑜获得巴黎奥运会网球混合双打银牌。这不仅是张之臻与王欣瑜的奥运首枚奖牌,也是中国网球在奥运混双项目上的第一枚奥运奖牌。

张之臻/王欣瑜组合在巴黎奥运会网球混双项目上获得银牌

全面保障,助力备战

上海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取得的优异成绩离不开后方团队全方位的保障。

由于东京奥运会延后一年举行,备战周期只有三年的巴黎奥运会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在这种情况下,上海运动员、教练员、科医及工作人员通力努力,最终圆满完成了奥运备战任务。

上海运动员们在备战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拼搏精神,其中女子橄榄球运动员谷瑶瑶的故事令人动容。6月24日巴黎奥运会七人制橄榄球落选赛决赛中,谷瑶瑶在下颌骨骨折未完全康复的情况下带伤参赛,助力中国队以24比7战胜肯尼亚队,勇夺奥运入场券。此外,最终没有入选国家队的运动员们,在备战过程中坚守到最后一刻不放弃,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

谷瑶瑶(左)在比赛中

除了运动员的努力,上海教练员们的付出也是中国奥运军团的重要助力。崔登荣、余晓玲、聂玉弟、许佳敏、王占宇等教练员长期在国家队带训,不管是否入选中国代表团名单随队出征,他们都在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为国家备战奥运作出贡献。

过去的两个奥运周期里,上海的科医保障一直是中国奥运军团的“幕后英雄”,而在这个周期里,上海在推进训科医一体化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保障奥运会备战的组织架构与工作机制,明确了职责分工,以高标准、严要求配合完成各项保障工作。

其中包括国家自行车队陆星辰,赛艇队朱烨钧、李杨,田径投掷组邱俊、左乾坤和米卫国,田径短跨组何俊良,射箭队安燕等,从技术分析、训练监控、康复体能、营养监控、心理训练和医务保障等方面,为重点队员关键技术瓶颈的突破贡献了力量。

在服务和保障国家游泳队、赛艇队、田径队、自行车队、现代五项队、体操队和艺术体操队这些国家队的过程中,上海在训练基地中建立了睡眠与恢复实验室,模拟特殊环境实验室,智慧数字化运动表现实验室,心理技能学习和训练实验室这4个实验室,在疲劳恢复、技术诊断、环境适应等方面发挥了科技助力的效果。

中国现代五项协会秘书长沈克俭、中国游泳队隋菁菁等一批业务骨干奋斗在国家队管理岗位;柔道张光玥、水球张亮、现代五项钱震华、乒乓球朱玲等一批裁判员将在奥运会赛场上亮相执裁,他们充分发挥所长,为国家奥运备战参赛作出了贡献。

群众体育,如火如荼

上海体育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群众体育的奠基。我国第16个全民健身日当天,上海交出了全民健身年度成绩单——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600指数发布。

全民健身发展600指数由“健身设施”“健身组织”“健身活动”“健身指导”“体质健康”以及“市民参与”六个单项指数构成,《2023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显示,上海全民健身600指数总分为486.7。其中“体质健康”指数最高,“健身设施”指数最低,“健身指导”较上一年度进步明显。

截至2023年底,上海市新增体育场地面积251.68万平方米,各区共完成健身设施重点项目188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

健身组织方面,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在民政部门注册的体育社会组织1327个,体育健身团队74478个,每万人拥有体育健身组织30.5个。健身活动方面,2023年,上海市各级体育部门牵头举办各级各类赛事活动18754场,1122万人次参与。该年度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共举办赛事活动7895场,共有850万人次参与。

健身指导方面,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63198名,达到常住人口的2.5‰,全市在信息化管理平台注册的活跃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46466人,平均年龄43岁。体质健康方面,本市区级体质监测指导中心全覆盖。市民参与方面,2023年上海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50.5%。

群众的热情参与与上海的体育氛围不无关系。

巴黎奥运会系列资格赛·上海站

2024年,上海已经和计划举办一系列国际大赛以及优质的自主品牌赛事,其中包括奥运会资格系列赛、FISE世界极限运动巡回赛、国际滑联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世界箭联射箭世界杯赛、国际泳联游泳世界杯赛,以及F1中国大奖赛、上海ATP1000大师赛、环球马术冠军赛等国际顶级赛事。

另一方面,上海帆船公开赛将在今年首次举行,它将和上海马拉松以及上海赛艇公开赛完成“三上”品牌构建,而围绕着“三上”的自主品牌赛事核心,上海还将举行一系列优质赛事,包括上海明日之星冠军杯足球赛、上海明日之星篮球争冠赛、上海明日之星排球争霸赛、上海超级杯以及上海杯象棋大师公开赛。

上海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彬在2024年年初便强调:“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培育更具消费带动效应的体育产业发展体系,探索更加有效的体育市场治理体系,为城市发展赋能,为市民健康幸福加码,加快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

当巴黎奥运会落下帷幕,来自上海的奥运健儿书写了新的篇章,但属于上海的体育故事,仍然未完待续。

选稿:费一妍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