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中外名家名团,将相聚在北京的秋天
上观新闻2024-08-11 18:57:00

105日13日,第二十七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将在京举办。本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以“乐聚北京 悦听世界”为主题,汇集萨尔茨堡室内乐团、林肯中心爵士乐团、南非开普敦歌剧院、中国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广州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等国内外知名演出团体,以及谭盾、余隆、埃莱娜·格里莫、让-伊夫·蒂博戴、戈蒂耶·卡普松、温顿·马萨利斯等国内外知名艺术家。

10场风格多元的音乐会将在国家大剧院、保利剧院、中山公园音乐堂、天坛公园神乐署等场地上演,让世界聆听中国之声,让中国感受世界乐动。音乐节还围绕乐游中轴、遇见大师、青鸟振翅、艺境探秘、漫步北京、乐享云端等主题策划推出多场公益活动。

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邹爽介绍演出内容

开幕式音乐会以“百鸟朝凤 中西齐鸣”为主题,将于105日在国家大剧院举行。演出由作曲家谭盾执棒中国交响乐团,携手唢呐独奏家刘雯雯、小提琴家陆威、大提琴家王健,共同奏响中国传统音乐经典名作《百鸟朝凤》、斯特拉文斯基《火鸟》组曲、谭盾《风与鸟的密语》、拉威尔《波莱罗舞曲》等音乐作品,让中国民族器乐与西洋管弦乐共振和鸣。

闭幕音乐会以“相约夏日时光”为主题,将于1012日、13日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带来北京国际音乐节与开普敦歌剧院和拿督黄纪达基金会联合制作的经典歌剧《波姬与贝丝》。成立迄今已有25年的南非开普敦歌剧院曾在诸多国家和城市上演格什温的《波姬与贝丝》,此番将特邀上海交响乐团带来这一全新半舞台版的中国首演。

开幕音乐会“百鸟朝凤 中西齐鸣”

迄今,北京国际音乐节已累计上演中外歌剧近60部,《波姬与贝丝》的上演,将是中国歌剧舞台的又一次拓荒。

音乐节还将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继续合作推出“乐动名园”系列,在天坛公园神乐署推出一场由南非开普敦歌剧院合唱团带来的非洲合唱作品音乐会。

为配合《波姬与贝丝》的中国首演,1012日13日,北京国际音乐节将与拿督黄纪达基金会、上海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共同推出《非凡现实主义》—— 聚焦中非文化关系的当代非洲影像摄影展作品精选。

闭幕音乐会《波姬与贝丝》

10月7日,北京国际音乐节将迎来法国钢琴家埃莱娜·格里莫与著名的萨尔茨堡室内乐团。本届音乐节的“BMF美妙绝伦爵士乐”系列音乐会将于10月9日、10日在国家大剧院演出。《九歌·恒爱——中国概念双委约专场新作音乐会》将于10月8日在保利剧院上演,将由广州交响乐团艺术总监黄屹执棒广州交响乐团与钢琴家让-伊夫·蒂博戴、大提琴演奏家戈蒂耶·卡普松、二胡演奏家陆轶文等共同演绎音乐节委约作曲家周龙和理查德·杜布格农创作的二胡与乐队协奏曲《九歌》《恒爱》。两部作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文明的历史底蕴与当代中国的时代风貌相结合,诠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早在2001年北京国际音乐节率先在中国建立“作品委约”体系,继而于2002年率先提出“中国概念”,双线并举,激励作曲家们不断谱写与时代共鸣、与世界接轨的“中国旋律”。27年来,音乐节为黄自、丁善德、谭盾、叶小纲、陈其钢、郭文景等杰出的中国作曲家举办过专场音乐会。此次,普利策音乐奖得主周龙创作的二胡与乐队协奏曲《九歌》,灵感来自爱国诗人屈原的名篇。

《九歌·恒爱——中国概念双委约专场新作音乐会》

此外,今年北京国际音乐节还将上演安迪·秋保新锐打击乐剧场《7·柱》、《击鼓传花·叮咚响乐——胡胜男和朋友们打击乐专场儿童音乐会》等。音乐节还将针对广大市民、音乐爱好者、青少年学生和专业院校学生等不同群体,推出公开排练、导赏、大师面对面、大师班等丰富活动。

北京国际音乐节将携手北京交响乐团,以“乐游中轴”为主题,推出快闪演出活动,为市民游客打造北京中轴线音乐之旅。届时,北京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将在中轴线上重要地标,以丰富的演奏方式展现“古都之脊”“文脉之轴”的厚重魅力。

本届音乐节还将策划推出“漫步北京——跟着音乐行走”艺术之旅活动,挖掘音乐节主要演出和活动场所周边文旅资源,带领市民游客观演出、赏风景、品美食,沉浸式体验艺术之美,高质量享受文化生活。

今年,QQ音乐将上线北京国际音乐节专题,专区内不仅可以观看音乐节多场演出的精彩音视频,也可以看到今年登台音乐节的诸多音乐名家为观众打造的专属歌单,借助互联网,让古典音乐“破圈”,传递到更多人耳边。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