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90年代的上海什么样?一位荷兰摄影师拍下的街头和家庭
第一财经2024-08-11 15:37:26

1990年代初期的上海,东方明珠已破土动工、节节攀升,城市很多地方开始拆除和建设,繁忙的南京路尚未改造,车流穿行于人流之中,路边巨幅的广告牌讲述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南浦大桥、证券市场,以及娱乐节目和时尚潮流……无数新事物涌入,让这个城市发生着急剧变化。在这期间,荷兰摄影师罗伯特·凡德·休斯特(Robert van der Hilst)多次访问上海,记录下新旧交织、充满变化的城市景观,以及蓬勃向上而躁动不安的社会情绪。

在反映同期上海的电视剧《繁花》的筹备过程中,凡德·休斯特曾作为特别历史影像支持,为剧组提供了珍贵的照片和资料。8月9日至11月3日在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举行的展览“上海:瞬间与永恒 1990-1993”中,我们也将追随摄影师的镜头,重新回望那个时代。《繁花》的文化顾问庞洁为展览特别录制了语音导览。

“(凡德·休斯特的作品)带着更强的日常性,并赋予了画面所特有的碎片的、流动的、眼花缭乱的感受,这正好应和了1990年代上海开放、炽热,又有点冷酷的气息。”针对本次展览和作品,策展人施瀚涛表示,“我们不知道未来的人在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会有怎样的惊叹或疑惑,但至少可以让他们知道,这个城市里的人曾经以这样的方式生活过。”

捕捉时代蓬勃气息

1990年,50岁的荷兰摄影师罗伯特·凡德·休斯特第一次踏入中国来到上海。在此后的四年中,他应不同杂志的委任,用彩色反转片拍摄了大量的城市景观及社会生活场景的照片。这些作品也成为城市整体面貌、人们的生活,乃至人与人的关系发生改变之际的视觉档案。

“仅仅在24小时内,我就爱上了这座城市。”回忆当年的上海之旅,凡德·休斯特如此表示。他在北京路上偶然发现了一家名为“Gentlemen’s Club”的私人俱乐部。他与大家一起跳舞,度过了愉快的时光。每次来到上海,他都会住在和平饭店,在和平饭店八楼,经常会举办爵士乐演奏。那时候,音乐会上的乐手、观众席的男士都会穿着无尾半正式晚礼服,而他也很快与爵士乐团的老克勒们成为了朋友。

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的男女,霓虹夜色下漫步回家的女孩,衣着光鲜准备演出的乐手……跟随着他的摄影镜头,观众仿佛迈入了那个热情蓬勃的年代。在理发店,女顾客伸手指着墙上香港明星的照片和发型的招贴画,在她身后,顶着各色时髦发式的理发师和客人欣然地看着她挑选。“当我走在街上,透过橱窗发现里面有很多美丽的女孩子正在做发型,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表情。”凡德·休斯特回忆道。

当时的时代精神深深感染着他。有一张照片,拍摄到一位年轻人看到股票交易信息上涨的时候,高高举起了拳头。在外滩,凡德·休斯特遇到了三位年轻人穿着皮衣,其中一位戴着墨镜的年轻人用英语自豪地介绍说:“你知道吗先生?这是我们自己设计剪裁的西装和皮草。”在天津路的街角边,两位男士穿着西服套装,踌躇满志的样子,就像是港台电视剧中成功的商人。

中国铅笔厂生产的眉笔、欧林巴斯的照相机、凤凰自行车的巨幅广告牌竖立在马路旁,正展现了人们物质生活的丰盈。

造就时代的,除了热烈的憧憬,也有艰辛的汗水。凡德·休斯特的镜头同样捕捉到那些在街头寻找生计的人,修车的、刻章的、理发的、开排挡的,各种小生意在街头展开。也有真正的体力劳动,在高架桥下,一位工人正将砖头抛向空中,他赤裸着上半身,浑身的肌肉线条随着动作的展开而显得分明,并带着劳动者的粗粝质感。

充满温馨惆怅的回忆

在施瀚涛看来,凡德·休斯特的拍摄好像从来没有囿于某一特定的摄影类型所要求的程式,更像是无时无刻地好奇张望,并跟从内心的感受而触动快门。这也许正是街头摄影难以被定义的地方,它自由随性,不拘于语言的考究,更多是对于眼前瞬间的观看和体会。

在一辆公交车上,一个白衣的女孩神情落寞地望向窗外,这幅场景让人联想到《繁花》里做售票员的雪芝。在画面深处,空空荡荡的车厢尽头,有一位男士同样穿着白色的衬衫,正把头转向另一侧车窗。这个充满故事感的镜头,捕捉到这座城市的冷冽气息,以及其背后的暗流涌动。

彼时,南京路还没有经历改造,车流穿越人流前行。每到夏天,路边总是坐满了乘风凉的人,在镜头里,仿若是一幅流动的街头风情画卷。市民们在街头下棋、跳舞、乘凉,孩子们在弄堂口游戏,甚至洗澡。这是一些溢出在街头的日常生活,是当时的城市生活所特有的现象。

一些市民向凡德·休斯特的镜头敞开了门扉。于是,我们又更加深入地看到,一位妻子穿着毛衣,斜倚在床上面对镜头自信地摆出姿势,她的丈夫略显局促地坐在床边。1990年代初,卧室是最重要的日常生活空间,人们常常在卧室里招待客人。在画面里,我们看到墙上贴着柔和的壁纸,挂着多张结婚照,电视机、床头柜、梳妆台,一应俱全。这个房间现在看起来有些简朴,但在当时,是夫妻俩细心经营的结果。

在另一张照片里,两个女孩坐在沙发上,正在学弹琵琶。还有芭蕾舞教室里,女孩们练舞的画面。两幅画面展现了30年前的人们对于孩子艺术教育的理念和实践。观众在展厅里走走停停,不时低声交流,在这个空间里,记忆被不断唤起。

城市面貌的变化,无疑是最广泛的公共记忆。当凡德·休斯特第一次躺在和平饭店的套房里,听到黄浦江上的声声汽笛。第二天,他早早带着相机和三脚架出门。清晨六点,太阳慢慢升起,两个年轻的男子躺在外滩的防汛墙上,似乎是因为过于炎热而选择在江边纳凉并睡了一夜……外滩边散步、晨练、跳舞、休息的市民,也让他觉得分外有趣。眺望对岸,陆家嘴几乎是片平地,东方明珠刚刚破土而出,正节节攀升,杨浦大桥的桥身已具雏形。

“凡德·休斯特先生的这些照片一下子将我们带回到了30年前那些无名的,有点陈旧的瞬间,回忆里充满着温馨和惆怅。那时候旧生活尚未褪去,新世界尚未来临,但新旧两种气氛已经开始渗透和弥漫在整个城市的不同的空间里。”在导览录音中,庞洁的声音娓娓道来,“从根本上,那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因为就像那首当时特别流行的歌曲所唱的,当时的人们总认为‘明天会更好’。”

选稿:郑闻文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