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近8月中旬,对于今年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等新入学的同学来说,最近有件比较重要的事情——新班主任要来家访啦!老师会问些什么问题?要做哪些准备?哪些细节可能给老师的“第一印象”造成减分或加分,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最近家长群里热议的一件事儿就是“家访”,刚刚跨学段分了新班级,或者升了年级要换老师,老师加了微信,通知了来家访的时间……不少家长表示自己有些忐忑、坐立不安,直呼“比考试难”。该和老师聊些什么?哪些问题该问、不该问?怎么才能给老师留下好印象?其实家访,是新班主任、新老师了解学生的一个最直接渠道,也是孩子与老师建立沟通很正常的一个必经环节。教师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家庭教育理念,以及知晓孩子的兴趣、特长、优缺点以便今后更好地指导学习,也是消除孩子陌生感,以及缓解幼小衔接、小初衔接焦虑的好途径。所以,这是一个家校互相了解的过程,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就好了。也提醒下家长,最近注意留意手机来电、微信新添加等消息,别错过了老师的通知。刘女士的孩子今年被徐汇区一所公办小学录取,7月下旬全家迎来了班主任的第一次家访。
“整个过程在15分钟左右,老师问了小朋友不少问题,主要涉及目前的生活作息,每日几点起床和入睡,是否午睡,还问了小朋友在家里是不是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整理自己的书柜、玩具柜。”
刘老师说,老师建议子暑假期间可以逐渐培养学习专注力,可以每天自主阅读一段时间,另外,还要加强些体育锻炼,比如练一练跳绳、拍皮球。此外,老师还给了一张学习用品清单,“我已经基本选购好了,老师提醒说文具不要买得太花里胡哨,尽可能款式简单,因为怕分散小朋友的注意力。”说起迎接教师家访的准备工作,“我把空调提前打开了,也准备了一些茶水水果,不过老师自己带了水杯,什么都没有吃。”上海市浦东新区明珠小学A区近期已开展了新一年级导师家访活动。导师们走进每一个家庭,走近每一个孩子,以爱之名,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在家访活动开始之前,校区负责人进行了全面部署和详细安排,对家访内容、注意事项等提出具体要求。新一年级的导师们为这场初遇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电话、微信与家长沟通家访时间;根据居住地址安排家访最优路线;依据不同家庭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家访形式;打印表格精心准备了家访内容。家访过程中,导师们细致询问孩子的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身体状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指导孩子尽早从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习惯转变,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准备。同时,也倾听了学生家长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期望,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家访结束后,导师们对家访信息进行了梳理、分析和汇总,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和个体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从而帮助新生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实现家校共育的协调发展,为新学期开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上外云间小学东校
上外云间小学东校启动了2024年暑期全员导师家访活动,学校采用“组团式家访”形式开展假期家访关心关爱活动,行政领导、班主任、学科教师、心理教师等组成的导师团队进行入户家访。家访过程中,导师们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假期生活,并细致解答家长们的教育困惑,耐心指导他们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并向家长和孩子宣传了防溺水、防网络沉迷、居家安全等知识,提醒家长做好安全教育与监护,助力孩子健康成长。同时,导师也与孩子们进行交流,询问孩子的假期安排,了解孩子的情绪状态,针对孩子的情况提出学习、生活建议,鼓励孩子加强体育锻炼和劳动实践,帮助家长改善亲子关系,建立积极的亲子互动。欣竹中学
欣竹中学的教师于7月进行暑期家访,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精准摸排学生的具体家庭状况,认真制定周密的家访计划,有针对性地准备家访内容。走访过程中全面了解了学生在家的学习状态、心理状况及家庭环境,共同探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策略与方法。家访较大范围覆盖了学生家庭,通过不同途径达到内容的横向融通和纵向贯通,对于因客观原因无法进家家访的学生,学校也采取了线上家访,较好地达成了密切家校关系、增进家校沟通的预期效果。
图 / 视觉中国
家访,是新班主任、新老师了解学生的一个最直接渠道,面对面与学生、与家长零距离沟通,交流会很直接。
首先,老师主要会了解下学生家庭成长的环境、家庭成员组成、上学放学的接送情况等。其次,老师会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家庭的教育理念,可能会与孩子沟通下小学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尤其在作息制度、行为习惯上,会对孩子的课堂纪律、作业方式提出要求。也可能会了解下孩子的兴趣特长、在家的表现等。然后,老师可能会给孩子介绍下即将迎接的校园新生活,幼小衔接过渡时期可能碰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有些家长在交流过程中谈起,担心自己零起点入学的孩子会不会跟不上,实际上现在新一年级的孩子都会有入学准备期,在8月下旬和开学的一个月内,老师会着重引导孩子尽快适应小学节奏,学科任务都不会很重,反倒是行为习惯、作息习惯等会更为强调。在与新班主任沟通过程中,家长应避免以下几种极端情况:
一是把自己孩子夸得花好稻好,“我们以前在辅导班的都是尖子班”,“孩子的词汇量已经好几百”,“英语通过了XX考试”,“我们上过电视台……”家长眼中的这些荣誉,其实并不是老师关心的,后期孩子的实力会真正在学习生活中显现出来,老师更在意的,是孩子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二是对孩子没有信心,比如过分唠叨孩子的缺点,在某某方面不如人家,零起点没有提前学知识会不会落人后。这些给自己“减分”的话可以少说为妙。三是滔滔不绝,把自己的经验说给老师听。“我知道XX学校的教材,我们要不要也去搞一套”,“老师你应该这样教导孩子”,家长切勿盲目自信自傲,把自己的一套所谓经验摆出来“教育”老师,或是拉着老师聊天一聊没个完,这些都容易引起老师的反感。1.介绍孩子的优点,比如性格方面、思维方面、礼仪方面、爱好特长方面,也可以介绍“孩子爱阅读”、“孩子善于做小主持”。
2.介绍家庭情况。比如爸爸妈妈在哪方面有资源,可以提供给孩子、给班级一些便利条件。
3.说明孩子的缺点、需要关照和改进的地方。这个方面家长不宜掩饰,但也别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应该客观地描述出有哪些方面孩子可以在未来改进,以寻求老师的帮助。
4.了解学校的日常制度、学习课时、选课项目、兴趣社团、课外实践活动安排等。以及家庭可以在哪些方面配合学校。
5.推荐阅读的书目、补充材料等,暑假里就可以开始早计划。
6.家长若有意愿为学校班级服务,也可以表达自己希望做学校志愿者、家委会成员的意愿。

图 / 视觉中国
家访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家庭不必刻意准备,让老师看到孩子最真实的状态就好。
但以下一些细节需要注意:
1.在约定的时间提前回到家,稍微把房间整理一下,不要太过凌乱。暑期家访,可以提前开启空调,让在外奔波的老师能够进来清凉一下,定定心开始谈话。
2.家庭成员最好不要穿着睡衣接待老师,显得不够庄重和礼貌。
3.和孩子一起把老师迎进门入座,给老师倒杯水。让孩子在老师面前安静坐下,表现得大方自然,礼貌地和老师对话,不要东跑西跑只顾自己玩耍。孩子可以自我介绍,也可以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
4.老师若有兴趣,可以让孩子带领老师参观下自己的小书房、书架上读过的绘本、绘画的作品以及DIY小制作等等。
5.家长可以适当向老师介绍自己的教育理念,表示愿意配合老师的工作,并留下手机、微信等联络方式。
6.老师离开时,和孩子一起送老师到门口,并礼貌道别。
家长群里还有询问,在老师家访时是不是需要有所“表示”。
上海升学小编在历年对家长和学校的调查中了解到,沪上不少小学明确提出家访时,教师不收取家长任何形式的礼品、礼金。事实上,绝大多数老师都明确表示家长送礼没有必要。
新生家访本是教师的正常工作,本身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家校互动,把这样的过程太“功利化”,看在眼中的孩子们会怎么想。小编采访中有不少家长表示,如果真的要对老师表达敬意和感谢,那么开学后马上就是教师节了,不妨由孩子亲手画一张贺卡,或者DIY一份小制作送给老师,表达的也是满满的情感。
总之,家访时家庭成员需做到热情、不卑不亢、善于交流,表现出最真实的一面即可,切勿扭捏做作,反倒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
(注:本文系作者原创采写,转载请联系上海升学授权)
来源:上海升学 作者:上海升学
作者:上海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