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碧波荡漾的泳池到激流勇进的赛艇,再到体育场上的曲棍球对决,在这个夏天,由闵行区培养输送的覃海洋、陈云霞、周瑜3名运动员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巴黎奥运会的赛场上为了梦想奋力拼搏。其中,覃海洋和队友们在巴黎奥运会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赛中获得冠军。中国女子曲棍球时隔16年,再度闯入奥运会决赛,周瑜和队友们即将一起为祖国的荣誉而战。
在成为奥运选手之前,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都曾是闵行学子,他们曾在闵行学习、训练、成长,如今是闵行的骄傲。在历届奥运会上,也出现了不少闵行输送的运动员身影。从2004年奥运会开始,共有10名闵行运动健儿参加奥运比赛。闵行何以成为奥运选手的启航之地?答案或许可以从其深厚的体育教育底蕴说起。
“人人会游泳”
每个学生基本掌握2—3项运动技能
“以前下水有点害怕,现在一口气能游25米,还学会了自由泳。”明强二小学生陈一菲和同学们每个周三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前往学校附近的游泳俱乐部上一节免费的游泳培训课。经过一学年28个课时的培训,班里的学生基本都能自如地畅游一番。
游泳、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这几年,不少家长发现孩子的课表上体育课占比越来越大。尤其是三年级必学的游泳,据悉,闵行区已实施了十多年的三年级游泳普及教育,惠及十多万学生。2023学年,区三年级游泳测试学生掌握两种泳姿(蛙泳、自由泳)通过率80.21%,掌握一种泳姿通过率91.78%,创下历史新高。

在闵行少体校的游泳池边,随着教练一声哨响,游泳队员们跃入水中,如同离弦之箭,迅速在水中划出一道道流畅的线条。这里曾是覃海洋2008年到2014年训练的地方,覃海洋和队友在巴黎奥运会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赛中获得冠军的消息传来,其启蒙教练赵菲和在此训练的队员们激动万分。
“我盼了32年的信念和梦想,终于完成了!奥运梦是每个体育人的终极梦想,我作为一名基层教练,也感到非常幸运。”赵菲激动道。“我也想效仿我的师兄覃海洋,为国征战。”闵行区游泳队队员戴富衍倍受鼓舞。
覃海洋最初并不是专练蛙泳项目,而是一名长距离自由泳和混合泳运动员,2013年前,他主要参加混合泳和1500米自由泳比赛,但离冠军总差一步之遥。于是赵菲转变思路,推荐覃海洋尝试蛙泳作为主项,一个蛙泳“天才少年”就此诞生。

“鲜衣怒马少年郎,谁人不识覃海洋!”在这一片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赵菲始终相信,还将诞生更多的“覃海洋”:“在完善的游泳培养、竞赛制度下,我们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很多人才从中被挖掘出来。目前我的蝶泳、仰泳、蛙泳的学生都拿到了全国冠军,蛙泳的学生甚至拿到了世界冠军、奥运冠军。下一步,我希望能在自由泳上实现突破。”
少年何以强?体魄强为先。随着持续推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如今的校园里,涵盖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曲棍球、健美操、击剑、赛艇、柔道、武术、游泳、棒垒球、田径15种体育项目的“一条龙”已然形成。16所高中是“龙头”、29所初中是“龙身”、46所小学是“龙尾”,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到高水平的体育学习中,更长时间对某一个体育项目形成爱好或特长。
得益于此,一方面,闵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优良率连续三年均居全市前列,每位学生基本能够掌握2—3项运动技能;另一方面,竞技水平不断提升,更多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冒头。在2023年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校园组比赛中,闵行区金牌总数居全市第一,总奖牌数居全市第二;在田径、网球、篮球、羽毛球、游泳等各级比赛中斩获好名次。
小众且卓越
特色体育项目结出累累硕果
如果说覃海洋的游泳传奇代表了闵行大众体育项目的辉煌成就,那么陈云霞在赛艇、周瑜在曲棍球领域的优异表现,则彰显了闵行对小众体育项目的深度挖掘与培养。

在巴黎奥运会赛艇女子四人双桨决赛中,由陈云霞、张灵、吕扬、崔晓桐组成的中国队以6分27秒08的成绩排名第六。在2021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上,陈云霞曾与队友共同摘得赛艇女子四人双桨冠军,同时刷新世界纪录,这也是闵行历史上的奥运首金。
陈云霞是七宝中学学子,也曾是学校田径二线运动队的队员。据校长朱越回忆,陈云霞是当年学校田径队跳远教练金德强从内蒙古找到的好苗子,在上海文来初中念完初三后升入七宝中学就读,成为田径二线队的一员,“因为身体发育的原因,陈云霞在跳远项目中遇到瓶颈,这孩子身高臂长、肯吃苦,金教练想办法联系了上海市水上运动中心,让她向赛艇转型”。
近年来,闵行各校围绕体育“一条龙”项目持续布局,不断完善培养机制,提前布局与谋划,为更多优秀体育学生打通了人才通道与成才之路。在七宝中学这片看似平常的田径场上,以挖掘、培育或共同培养的方式,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陈云霞这样极具潜质和实力的运动尖子。

北横泾河畔,百舸争流,少年们奋楫逐浪……近年来,闵行逐步推进赛艇进校园。2021年,闵行华漕正式引进赛艇项目,并在上闵外、美国学校、华漕学校、诸翟学校、纪王学校以及上海诺达双语学校先后开展课程。经过近3年的培育发展,赛艇在闵行华漕生根发芽,硕果累累。
“我们学校毗邻北横泾港,赛艇运动深受学生喜爱,也培养出一支能代表学校、闵行比赛的队伍,在市级赛艇比赛中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上海外国语大学闵行外国语中学负责人说道。

与篮球、足球和网球运动相比,曲棍球在中国并不是很普遍。但在闵行,曲棍球却是不少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
莘松小学的校门设计取自于曲棍球棒的外形,学校的曲棍球队在市区级乃至国际赛场上不断历练成长并获得佳绩;华坪小学不仅组建了曲棍球队,还创编了原创曲棍球操,进一步推动了曲棍球项目在校园内的普及;作为国家曲棍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和上海市曲棍球优秀二线运动队的闵行三中,多年来向国家队、国青队、国少队、上海队、内蒙古队及高等院校输送了56名优秀曲棍球人才,周瑜就是其中之一。
在学校体育“一条龙”布局上,闵行不仅巩固了足球、篮球、乒乓球、游泳等大众体育项目的坚实基础,更将目光投向了赛艇、曲棍球、健美操、击剑、柔道、围棋等特色项目上,精心构建起从小学到高中乃至更高层次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为这些特色体育项目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这一计划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得以接触到这些原本较为陌生的体育项目,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也收获了汗水与努力换来的成长与蜕变。
下一个“赛点”
全力培养、储备足球后备力量
“回防!”“换位!”伴随着口哨声与欢呼声,绿茵场上的“神足小将”挥洒着汗水。在闵行校园,足球已经成为伴随闵行学子全学段成长的朋友,足球比赛更是365天不间断。
“人们常说,从事体育运动需要天赋,但我更认同天道酬勤。”七宝中学学生陈弘毅说道。从儿时阶段单纯的“踢球很开心”,到初中阶段注重提升技巧与团队意识,再到高中阶段对于专业的极致追求,像陈弘毅这样的学生,在闵行并不是少数。
在“重普及促提高”校园足球工作原则的引领下,闵行校园足球关注8—18岁足球人才的培养储备,将“教会、勤练、常赛”渗透到学生足球教学,贯彻到幼儿园、小学和初高中的体育教育中,助力校园足球全学段“一条龙”发展。目前,校园足球普及教学覆盖93所学校,足球活动人口数超过10万人。

作为“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区”,闵行在2024年4月又获批开展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闵行开展面向人人的初级“小闵超”满天星联赛、中级满天星区域联盟杯赛、高级满天星精英选拔赛,将校园足球的育人功能融入教学、训练、竞赛、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对满天星精英队的学生、荣获校园足球夏令营市级和国家级最佳阵容、国家级运动员称号的学生,闵行则给予升学上的政策支持与培养,不断吸引和带动越来越多的学校、家长支持。
不久前,闵行区U13足球精英队代表上海市参加2024“遵义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荣获该组别冠军。截至目前,闵行校园足球多次获得上海市学生运动会冠军、上海市十项系列赛冠军、上海市校园足球联赛(U13、U15、U17)冠军等几十个市级以上的冠军;向上海申花输送了95/96梯队,向上海海港输送了97/98、99/00 、01/02、03/04梯队;40余人成为各级国字号球队“国脚”;多名队员入选中国国奥队、中国男足U25集训队等。足球教练、体育教师、足球裁判、足球经纪人,也逐渐成为学生未来人生的可选项。
33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5所球类和冰雪运动全国特色学校、20所上海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还有小学阶段推广普及“人人学游泳”项目,赛艇、冰壶冰球、曲棍球等特色项目……闵行校园体育工作打出强而有力的“组合拳”,为培养更多优秀运动员、推动中国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
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相信会有更多的覃海洋、陈云霞和周瑜们涌现出来,用他们的汗水和努力书写属于自己的体育传奇。
记者:宿铭珊
选稿:倪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