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夏令科普|在公园“晒背”真的有益吗?如何晒?中医提示需注意这些
东方网2024-08-06 10:55:31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8月6日报道:三伏天“晒背”成为市民中流行的养生方式,不少人面对高温炙烤,迎热而上,忙着“晒背”。

晒背好不好?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晒背呢?记者采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周扬主任了解到,三伏天“晒背”确实能带来诸多益处,如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D、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等,不过三伏天“晒背”怎么晒、何时晒大有讲究

三伏天市民在公园晒背(图片来自网络)

周扬说,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腹为阴,背为阳,后背部有我们人体最大的两条经络,一为督脉,一为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又被称为“阳脉之海”,总管一身之阳气,统摄全身的阳气和真元,可沟通联络十二经脉,加强十二经脉的联系。足太阳膀胱经是一条从头到脚、贯穿全身的重要经脉,它主一身之表,容易遭受外邪特别是风寒湿邪的侵袭。

在三伏天炎热的气候,晒背对这两条经脉的影响最为明显,可以起到温煦督脉、振奋阳气的作用,此外,还可以以自然之热,消人体之寒,祛除身体内的寒湿之邪。对于平素容易疲劳、精力不济、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女性痛经、遇冷则泻的里寒证人群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此外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晒背同样益处多多。周扬表示,适当晒后背可以起到改善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的作用,同时晒太阳还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有助于补钙、维持骨骼密度,特别是对于一些本身就有骨质疏松的人群来说更有益处,此外,太阳中含有紫外线,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对于一些皮肤真菌感染的患者可以晒晒太阳。

但周扬也提醒市民,三伏天晒背并不是适合所有人,还是应该因人而异,根据个人的情况加以选择。一般来说,以下三类人群不适合

一是体质属于阳气偏盛或阴虚阳亢的人群;

二是有基础病的人群,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疾病的人群;

三是老年人和儿童,既易晒伤也容易中暑,需在家人的陪同下晒背,避免出现意外。

还需要指出的是,三伏天晒背时间上也有讲究。周扬说,三伏天晒背尽量选择早上或傍晚,阳光不那么毒辣,气温不那么极端的时候进行晒背,避免晒伤或中暑。

同时要注意,晒背前要先进食,若不吃饭,晒背出汗加上气温高,很容易低血糖,出现头晕心慌等症状。晒背时,应该穿上防晒衣或者在皮肤上有所覆盖,不能直接让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否则很可能引发日光性皮炎。

此外,在晒太阳的过程中,还需及时补充水分,不可直接暴晒头部,晒完后,最好在阴凉处避强风冷水,准备一件外套,等汗停了再进入空调房。如果在晒背过程出现任何不适,都应该立即就医,防止热射病的发生。

作者:刘轶琳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