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闵行又一个拆墙透绿的公园要来了!市民提了这些建议……
今日闵行2024-08-02 09:19:06

新增30座公园24小时开放是今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市民关注度颇高。金虹桥公园作为合川路产城融合示范街区的重要项目之一,将于近期完成“拆墙透绿”品质提升,在空间上实现城市公园与社区、街区的无界融合。

即将焕新亮相的金虹桥公园,首次将“数字文娱”新概念融入公园建设,并精心创设了符合不同人群休憩、娱乐的公共文化空间。这些空间,大家是否满意?还有哪些需要完善?8月1日,虹桥镇举办“开放政府·开放虹桥”政府开放月暨金虹桥公园开放体验活动,邀请部分居民、企业、区域化党建成员单位、“虹石榴”骨干、“虹外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绿化园林专家、公园管理人员等相聚一堂,聚焦“公园+”理念,就金虹桥公园功能属性更新、主题场景体验、24小时开放共享等热点展开讨论。

在虹桥镇,感受“公园20分钟效应”

当天,金虹桥公园迎来改造后的第一次对外亮相。伴随着工作人员的讲解,参与此次体验活动的各界代表走入公园,近距离开展了一次20分钟左右的“亲密接触”。

数字场景、游戏互动、夜间体验等场景的融入,让代表们直观感受到了“公园+”带来的无限可能。“虽然还在建设中,但是公园+产业、公园+科创、公园+文化、公园+亲子友好,这些概念的提出,让人想不到一次公园焕新,能蕴含这么多的巧心思。期待公园早日正式开放。”代表在参观完金虹桥公园后感慨道。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据虹桥镇工作人员介绍,金虹桥公园改造最重要的一步是打开了外墙,但是“拆墙透绿”这四个字的意义不仅仅局限在“拆”和“透”,而是通过这一契机,将周边居民的需求、企业的资源、产业的特征等融合起来,实现公共空间、生活空间、工作空间的无界交融,让这座公园真正24小时开放共享,为地区打造公园城市加码添力。

“公园+”,究竟有多少种可能?

听他们怎么说

金虹桥公园位于合川路2885号,周边商务楼、居民区集聚。作为合川路产城融合示范街区建设的重要一环,金虹桥公园的改造不仅深受市民关注,也吸引了不少企业的目光。此次活动中,一些企业代表结合各自产业发展以及可以提供的资源,来了一场“热辣滚烫”的头脑风暴,为金虹桥公园探索的更多可能提供了思路。

谢青是昕诺飞(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政府公共事务部经理。对昕诺飞而言,同处合川路上的金虹桥公园是相距不远的邻居,也是公司员工午间时常逛一逛的场所。“希望公园开放后,能多一些满足周边企业员工休憩等需求的空间或设施。同时,也建议让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一起为金虹桥公园之后的发展出谋划策。”提及对公园的建议,谢青谈出了自己的想法。

同样,康师傅控股集团人事经理沈佳也立足企业,提出了对金虹桥公园的期许。她希望能考虑到年轻人的特性和需求,增加更多线上线下的活动,也可以策划一些科技、冥想等当前流行的活动。此外,她表示如果公园需要,康师傅也可以提供一些自动售贩机,方便市民游园时使用。一样有话要说的,还有闵行区绿化园林管理所副所长顾振军。他从行业管理的角度,对金虹桥公园24小时开放后的运行提出了建议,“建议开展分时段人群监测,将监测到的问题作为群众期盼和需求去解决,另外,要考虑到灯光、道路平稳度以及宠物遛园等方方面面。”

“家门口”的公园,

市民们还有这些期盼!

不久后,“家门口”的公园即将开放。之后,如何更好地运营?还能增加哪些元素?能不能引入丰富的文化生活?代表们也从自身需要出发,分享了各自的意见。

洪源淑是虹桥镇外籍人士志愿者团“虹外援”中的一员,也是上海合川莱茵中医医院特聘专家。作为一名国际友人,她希望金虹桥公园能提供一些避雨或遮阳的空间,和适合轮椅行驶的坡道。

“金虹桥公园周边大型社区较多,不仅有居民会进来,还有一些新就业群体会休憩。建议在现有基础上,增添更多实用的桌椅。”区政协委员马琳对金虹桥公园的功能设置提出建议。

和马琳一样,关注公园硬件设施的代表不在少数。虹石榴代表高雪琴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公园亲子游乐区将会有很多遛娃的市民,可以增设专为家庭游客及儿童设计的便利设施,如儿童推车停放专区、母婴室、无障碍设施等,让遛娃群体更为便利。”

区政协委员杨瑛表达了自己对升级后的金虹桥公园的喜爱,同时建议定期组织文化活动,丰富游园的体验。来自锦绣江南社区的居民林镇南对此也表示了赞同,希望公园能引入一些数字化、环保低碳的服务项目,增设国际化的引导标识,以多元的公共服务吸引更多人群走进这座焕新的公园。

王顺娟是金虹桥公园对面万源新城社区的居民,一直以来都是公园的常客。如今,改造后的金虹桥公园即将24小时开放,她甚是期待。同时,她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心,“夜间游园的安全性,如何保障?”对此,她希望在这方面金虹桥公园能加强管理,让市民安心享受公园的夜景。

此外,区人大代表袁亮和镇人大代表徐骊、秦轶从公共区域应急救助、公园管理规则的设置以及金虹桥公园后续长效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活动现场,针对代表们较为关注的公园设施配套和功能提升等意见,虹桥镇城建中心、文体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回应。同时,虹桥镇政府开放月暨金虹桥公园建议征集工作正式启动。

即日起至8月底,广大市民若对金虹桥公园有任何意见和建议,可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反馈。期待您的参与!

供稿:闵虹

选稿:倪皓月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