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从明星舞者到舞团总监,谭元元的一次华丽转身
澎湃新闻2024-08-01 07:10:00

今年2月,谭元元结束了旧金山芭蕾舞团29年的舞者生涯,华丽转身的她,又以艺术总监的身份,在苏州芭蕾舞团翻开事业的全新一页。

7月31日,谭元元率领苏州芭蕾舞团登台上海大剧院,以《小夜曲》和《春之祭》展现舞团全新形象。回归故乡的谭元元,如今还是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特聘教授,有着教学任务,在上海和苏州两地过起了“双城生活”。

谭元元在苏州芭蕾舞团

入职苏芭,走出舒适圈

看似随意的一群舞者在皎洁的月光下,随着一首美妙的小夜曲翩翩起舞,引领观众身临其境,沉溺其中……

“美国芭蕾之父”乔治·巴兰钦创作于1934年的《小夜曲》,今年迎来了90周年。这部作品不仅对美国芭蕾学派的发展有着奠基意义,也是巴兰钦本人最钟爱的一部作品。

谭元元也对《小夜曲》情有独钟,跳过不下百次。“这是必须要跳的一个经典节目。”谭元元希望苏芭的舞者也能感受巴兰钦浪漫、开阔的艺术思维,为了拿到版权,她亲自给巴兰钦董事会发邮件。

“他们邮过来一本厚厚的服装手册,面料要一样,颜色也要一样,每个细节都有严格要求,必须按原版来。”董事会旗下有约50位专教巴兰钦作品的芭蕾大师,为了保证原汁原味,专门派了一位老师来苏州,为舞者上了三个半星期的课,“90年了,《小夜曲》能这样传承下来,和他们的执着、较真分不开。”

《小夜曲》对女孩们的体形近乎苛刻,舞裙薄如蝉纱,为了保持轻盈的身材,姑娘们的饮食有着严格的要求。

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自1913年问世,诞生了无数个舞蹈版本。2020年,苏芭引进了美国编舞家伦·泰特利的《春之祭》,这也是苏芭自建团以来的首部版权引进作品。

“两部作品风格截然不同,舞者脑子里要有一个开关,迅速切换肌肉和神经的状态。”《小夜曲》与《春之祭》组合呈现,浪漫柔情与狂野激昂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对比,不仅为观众带来极具冲击力的视听感受,也让舞者通过多元化的作品历练,提升了专业素养。

走出舒适区,担任苏芭的艺术总监,谭元元也纠结过。纠结的点在于,她对自己要求高,如果转型不成功,怕受不了,“最大的坎是自己,而不是别人。”最后,她鼓励自己,“不能害怕变化。”

第一天进团,有的舞者忍不住抖,有的舞者不敢看她的眼睛,低着头看地板。从明星舞者到艺术总监,身份的转换需要时间过渡,“蛮累的。以前作为一个舞者,你专心专意跳舞就行,现在的我像一个大家长,什么事都要操心。”

比如,安抚舞者情绪,处理舞者受伤。排演《春之祭》时,饰演祭者的男舞者颈椎受伤,谭元元建议对方不要硬撑,积极治疗。演出前,这位舞者顺利回到了舞台上。

谭元元把丰富的舞台经验、艺术审美、国际资源,都带到了舞团,“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好作品跳,大家很积极、很配合,成长是肉眼可见的。”谭元元希望,未来能率团排演更多原创剧目,同时走出去,在国际上进行更多交流演出。

谭元元告别旧金山芭蕾舞团

告别舞台,翻开新一页

2月14日,情人节这一天,谭元元结束了她在旧金山芭蕾舞团长达29年的舞台生涯。这一天也是她48岁的生日。

谭元元的告别演出是《茶花女》。演出消息发布后,订票网站爆了,演出票迅速售罄。演出结束后,她缓步走向舞台前沿,优雅鞠躬,单膝跪地,双手抚摸着舞台。在一片鲜花和掌声中,许多人流下眼泪。“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旧金山芭蕾舞团说。

“那一刻,我的心里很踏实,因为得到了所有观众的肯定。”谭元元说。

《春之祭》

1995年,18岁的谭元元以独舞演员身份,加入旧金山芭蕾舞团。刚开始很难熬,“大家蛮怀疑的,一个亚洲人,又不会说英文,能行吗?”谭元元心里难受,哭着给妈妈打电话,想回家。妈妈劝她,在舞台上证明自己,不要跟别人争,站住脚。下了班,大家都回去了,她留在练功房拼命练,“老师只是教动作,给几个指点,我就自己琢磨。”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三个月后,因为替一位主要演员救场,谭元元脱颖而出。临危受命的她,需要跳一部巴兰钦作品。在此之前,她从没看过巴兰钦作品,看了一个晚上卡带,学会所有动作,“我的身体有足够的能量,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完成任务。”

两年后,谭元元成了旧金山芭蕾舞团历史上最年轻的首席演员。作为台柱子,她几乎主演了舞团所有的重要剧目,但也留下了满身伤痛。

最严重的一次受伤是15年前,在《吉赛尔》第二幕时,因为想展现幽灵的灵动轻盈,她跳得很高,一使劲,胯骨脱臼。“那一刻,心情非常复杂,我不愿意就这么低头,为了留在舞台,再努力一下吧。”看了好几个医生后,她选择保守治疗,而不是做微创手术,用了两个月去养伤和恢复。

“如果没受过伤,你一定是外星人。”谭元元形容,为了展现一种极致的美,仙气飘飘,女舞者必须拼命踮起脚,足尖触地,“芭蕾是一门残酷而美丽的艺术。”

《春之祭》

什么样的苗子才能成为舞蹈明星?“自律,刻苦,没有AI替你跳舞,你要日积月累积攒身体能量。”她说,舞者永远要做好准备,有信心,有恒心,还要聪明,知道怎么把伤痛减到最低。

“我们小时候学舞,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只能从图书馆借卡带,如饥似渴地看两眼,还不让多看,怕卡带磨没了。”她笑说,现在的孩子们被宠坏了,条件太好,只要动动手指上网,就能看遍所有经典作品,“要感谢科技发达的时代,但是匠心精神不能变。”

如今的谭元元,每星期会训练三四次,一次一个半小时,未来有机会,“我还是会上台。”

选稿:朱雯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