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城市印象】时空交响曲——漫步四川中路,探访建筑的时光密语
上海住房城乡建设管理2024-07-29 08:22:43

时空交响曲

漫步四川中路

探访建筑的时光密语

四川中路位于上海市黄浦区东部,南起延安东路,北至南苏州路,是上海市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之一,也是1843年上海开埠之后的第一批城市道路。因沿街滨上架桥,故最初称为“桥街”;1860年,更名为“江苏路”;1865年,改名为“四川路”;1945年,改名为“四川中路”并沿用至今。

1900年-1911年,四川中路

四川中路与外滩咫尺之遥,虽只有短短的1270米,却与13条马路交会,划分出各具特色的微型街区,呈现出不同时段的历史风貌横截面。

自北向南漫步四川中路,沿路矗立着众多风格迥异、历史悠久的建筑博览,或古典庄重,或中西合璧,是构成外滩“第二立面”的重要路段。本篇将讲述其中五幢历史建筑。

01

四川中路299号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四川中路299号为一座历史悠久的高层建筑,1927年建成,由匈牙利的建筑师鸿达设计,最初由东亚银行使用。

大楼历史照片

大楼现状

这幢大楼是“装饰艺术派”风格建筑的代表之一,设计简洁直接,外立面采用明显的水平向檐口与竖向线条进行构图,其顶端层层缩进的塔楼成为了人们视觉上的焦点,增加了层次感。主入口空间以白色大理石为基调,通过水刷石饰面、铸铁栏杆、铜门等使建筑立面风格得到更加完整的体现。

四川中路299号外立面

一层大厅是一个净高6m的无柱空间,黑白拼花大理石护壁和柜台赋予大厅冷静典雅的气质,墙面、天花的装饰线脚突出线条感,配合拼花马赛克地坪、彩色铅条玻璃木门以及美国万事利公司的金库大门,带来完整的装饰艺术派风格体验。

四川中路299号一层空间

二层使用了色彩柔和的天然石材与温暖木质,塑造开放融合的当代银行空间。屋顶露台地板的图案变化呼应建筑平面,开放的露台空间完善了历史建筑的空间体验。

四川中路299号二层及顶楼露台空间

大楼见证了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变迁,也深刻体现了沪港两地银行业之间紧密而深远的联系。如今,位于底层的“沪港银行历史展览馆”已面向社会开放,让人们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银行业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四川中路299号室内展览

02

四川中路261号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四川中路261号于1928年建成,由四行储蓄会联合银行投资兴建,是邬达克在克利洋行期间设计的作品。它在当时作为一座重要的金融机构办公楼而备受瞩目,如今也是上海历史建筑保护与文化传承的重要对象。

大楼历史照片

大楼现状

这幢大楼起初也叫做联合大楼,今天在建筑东立面的砖墙上,“联合大楼”字样仍清晰可辨。

四川中路261号入口处联合大楼的字样

四川中路261号为古典复兴的折衷主义风格,整幢建筑有强烈的三段式格局,底层、二层和半地下室上部合为一体形成基座,采用白色大理石砌筑;三至六层采用褐色面砖,与基座形成明度对比;六层作挑檐,水平檐线与下部的腰线形成统一;七、八两层及塔楼采用白色水刷石饰面,与基座上下呼应;转角部位采用了八角形平面塔楼,塔楼采用四叶形装饰窗,窗间转角墙面采用长向拉伸的涡卷造型,这些都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四川中路261号外立面

从装饰细部看,室内外大量运用莨苕装饰主题、涡卷装饰主题、鱼鳞状装饰主题,建筑语言在室内外延续,营造了英国乔治亚风格的整体氛围。

四川中路261号建筑细部

03

四川中路133号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四川中路133号,于1922年建成,由英国建筑师格雷姆·布朗和温格洛夫设计建造。

大楼历史照片

大楼现状

该楼坐西朝东,平面呈正方形,7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主立面外观为英国新古典主义仿欧洲文艺复兴风格。大门前有五级台阶,为四叶砖门,走廊顶上有浮雕。

四川中路133号外立面及入口空间

四川中路133号现为集文化艺术、办公、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百空间卜内门洋行,作为曾经的办公场所,如今焕新后多家画廊入驻建筑,不定期举办各类丰富的艺术展览,卜内门洋行的改造也成为历史建筑在城市更新中的代表之一。

四川中路133号里的展览

04

四川中路106~110号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四川中路106~110号始建于1921年,1922年建成,由英商德和洋行设计。目前,该楼为上海市电气集团总公司所使用。

四川中路106~110号现状

大楼坐东朝西,高8层,为新古典主义风格,立面是以西方古典柱式微假想的范型,仿照柱式的各部比例来权衡设计。三段式建筑,1-2层处理成基座,建筑底部以雄伟的塔司干柱装饰,中间和两侧入口为高2层的半圆拱券门,门口各立陶立克式青石柱一对,南北两边各两间各四柱(当中为双柱)。前面还有花岗石矮栏杆,七层及以上处理为檐口,檐口有细部装饰,整体实用性和框架性均在。

四川中路106~110号外立面细部

近年来,四川中路106~110号还进行了绿色建筑改造,通过增加立面双层窗和屋顶绿化等手段,提升了建筑的热工性能,通过节能、节水、节材等手段,大幅降低了运维成本。

05

四川中路33号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四川中路33号,由哈沙德洋行于1930年设计,昌升建筑公司承建,1931年建成,曾是1930年代场地制高点,为当时的城市天际线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

1930年

1931年-1935年

现状

四川中路33号为装饰艺术派风格,八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立面为山字形七间横向展开,每间以竖向壁柱贯穿全楼,覆以黄褐色毛面砖,强化竖向的挺拔感。一二层设置通高拱形大窗,层间以黑色金属装饰,女儿墙处也用水刷石做了收头,各层窗下墙配以典型的装饰艺术风格装饰。

该楼的设计图纸图签中显示“Office Buliding for Lieu-Ong-Kee”,说明了该楼的建设方为上海著名爱国实业家刘鸿生。大楼建成后,一楼作为中国企业银行营业厅,刘氏的所有企业也都入驻于此。

四川中路106~110号平面图(1947年行号图)

四川中路33号除作为办公场所使用的同时,还汇聚了多家知名画廊,它们各自以独特的艺术语言为媒介,继续与城市时空进行着深刻而富有活力的对话。

四川中路106~110号内的画廊展厅

结语

走在四川中路上,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历史的脉络上,那些历史建筑不仅仅是砖石与水泥的堆砌,也是时间的见证者。路过这些建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穿越时空的错觉,仿佛能看见历史的缩影与片段在眼前缓缓展开。

这条街道的兴衰变迁,也陪伴着无数行人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每当微风吹过,道路两边的梧桐树沙沙作响,似乎在低语着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它就像一首优美的时空交响曲,等待着每一个用心去聆听的人,去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华东院及其他相关网站,部分实景照片由许一凡拍摄。

选稿:吴怡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